月牙儿读书笔记

更新时间:2025-10-02 15:32:17
月牙儿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千万不能认为读书笔记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牙儿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牙儿读书笔记1

《月牙儿》是老舍的一部以人物命运浮沉寄寓社会、人性和文化批判的杰作,读了它让人受益匪浅。

月牙儿,贯穿始终的意象,从文章主人公张小月小的时候到她被关进感化院时,一直高高悬挂在夜空,它见证了她艰难困苦的一生,也是她在苦难经历中的唯一寄托和倾诉对象,它是主人公心灵的象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象征,微弱惨淡,没有足以照亮寒夜的璀璨光芒,转瞬即逝。

主人公张小月,出生在贫民家庭,小时候面对重病的父亲,孱弱的她就要学着去当铺当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来换取几包救命的药,但是无论她怎么努力,父亲还是离开了她,离开了母亲。母亲靠给别人做仆人来维持生计,低贱的地位注定了她们只能过卑屈的生活。为了生存,母亲嫁给了好心的继父,给她们母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父母把希望寄托在小月身上,希望知识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就在小月即将考上师范的时候,继父意外身亡,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又一次倒塌,学费的增长,生活的重担,对目不识丁的母亲而言无疑是没有出路的。为了生活,为了女儿的学费,母亲成为了娼妓,一个为小月所不齿的职业,当然,如果它能被称为是职业的话。同学的嘲笑鄙视,家长对学校的逼迫,使月儿把所有的耻辱都归咎到母亲身上。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么是不谙世事的月儿所能够理解的呢?被迫辍学,这条改变命运的路就这样被堵死了。她的美丽,她的倔强,使她不幸地被牵扯进官场的黑暗斗争之中,命运的齿轮让她成为了别人的情妇,同时也走上了自己“以之为耻”的暗娼之路,她,重蹈了母亲的覆辙。年老色衰之后,惨遇抢劫和讹诈,被关进感化院,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狱中望着那一弯月牙儿,逐渐寂灭,回忆自己悲惨痛苦的一生。

其实张小月也曾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追求上进,希望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因家境贫穷而落空。她美丽的容貌,足可以傍上谭局长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却因看不惯他的阴险狡诈而不愿与之为伍。出众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招来了更多的祸事。她美好的初恋,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都因为生活被逼做了娼妓,让她无法再面对昔日的恋人?追求美好结局竟是要靠出卖肉体,而那些阴险狡诈、凶狠残忍、为非作歹的人却依旧过着锦衣玉食、风光体面的生活。这到底是为什么?因为这个堕落的社会,因为这个懦弱的民族,因为一群豺狼般的恶人。社会的黑暗注定了人世间会存在种种不公和压迫,即使再冰清玉洁,也注定了她孤苦无依的结局,注定了她会被无尽的黑暗包围,注定了她会被重重阴霾吞噬,微弱的光亮难以抵挡黑云的催逼和压迫。在那无尽的黑暗中,没有光明与希望可言,无数和她同样地位的人过着同样悲惨的生活。张小月就是对这个男权社会的控诉的代表者,要改变她的命运,要改变和她同样命运的人的命运,就必须要推翻这个不公的社会,否则,只会有更多的人在命运的纠缠中走向灭亡。

现实会让人低头。最初在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命运的捉弄时,或许她还会有那么一丝希望,可是悲惨的事情接踵而至,她已开始感到绝望,就好像一个落水的孩子,想要抓住一根浮木,抓住一丝生存的机会,却只能在水中不停地挣扎,最终,没入水底。小月就好像那个小孩,她已开始屈服,开始放弃。没有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交换生活,但是为了生存下去,人不得不做逼不得已的选择,小月是这样,她的母亲也是这样,很多和她同样命运的女子也是这样,试问,有谁不愿意和自己爱的人过简单幸福的生活呢?可是现实不允许,她们已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如果想要活下去,她能做的就是不计一切后果的赚取食物,赚取能让她生存下去的资本。现实让人失去了本性,失去了原本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幸福美好的东西。有时候人为了生存下去,可以做她们原本深恶痛绝的事情。于是,人成为了现实与社会的奴隶。

月牙儿读书笔记2

前几天,去书店借了本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月牙儿》。

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故事发生在军阀混乱的时代背景中。开篇运用对比的写法。一个被抓的是处于生活底层的暗娼张小月,一个被抓的是罗家大小姐罗灿阳。两个地位悬殊的女人同样被抓,让我们顺着这两个主人翁的回忆。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却一次一次被生活逼迫至出卖肉体的底层女人张小月;一个成了父亲升官发财,官场勾心斗角的牺牲品,但又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罗家大小姐。

张小月这个出生在贫民家的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去当铺当家里所有值钱的来换取几包救命的药。但还是没能挽救住父亲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家,借钱勉强把父亲安葬了。让人看了不能不感到生活的沉重。母亲靠给罗家做仆人来维持这个风雨飘摇的家。随着小月的上学,母亲在罗府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被迫辞工。为了生存,母亲又嫁了人,好心的继父,给她们母女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虽然继父没多大的本领,但日子总能勉强支撑下去了。

父母竭尽所能来供用小月上学,把希望寄托在女儿的身上,也许在他们的心中,知识是能改变他们穷苦的命运的途径。小月是一个要强的女孩,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几名。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小月差一年就要考师范的时候,继父竟意外身亡。这样的打击对他们家来说是致命的。家里的经济支柱又一次倒塌,学费的增长,钱罐里的钱一点一点变得越来越轻。母亲的心情一天一天的变得暗淡。在旧社会里,女人几乎是没有出路的,更何况对于一个目不识丁的女人。为了空空的粮袋,为了不得不交的女儿学费,母亲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做暗门子。然这最终还是被敏感的小月发现了。同学们的嘲笑,鄙视,家长们对学校的逼迫,使月儿把这所有的耻辱都归咎于母亲身上。岂不知母亲正是为了女儿美好的前途才牺牲了自己的啊!

不谙世事艰难的月儿怎么能够理解的呢?被迫辍学,这条改变命运的路就这样被堵死了。坚强,追求上进的月儿想在生活中创一条生路。因为她的美丽,又因为她的倔强,不幸又被牵涉进官场斗争之中。最终又被命运逼迫到“以之为耻”的“暗娼”之路。

她也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追求上进,想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因家境的贫穷而落空。美丽的容貌,满可以傍上谭局长过上好的生活,但因看不惯他的阴险,狡诈而不与之为伍。出众的外表,出於泥而不染的高洁的品性,不仅没给她带来幸福,反而给招来许多祸事。她也曾拥有美好的初恋,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却又因被生活逼迫做了暗娼的经历,让她无法面对昔日的恋人而破灭……

追求美好结局竟是靠出卖肉体而活,而那些阴险狡诈,心底残忍,为非作歹的人结局却过着锦衣玉食,风光体面的生活。这到底是为甚麽?

凄冷的夜空,那高悬着弯弯的月牙儿,是否能告诉命运多舜月儿呢?

月牙儿读书笔记3

这本书跟我也有两个星期了。也该还回图书馆了。老舍的月牙儿。

似乎印象中并不总是在乎月牙儿的,喜欢的还是满月,似乎在很多人眼里,圆月象征着圆圆满满,似乎看起来更令人喜欢。小时候总喜欢望着星空, ……此处隐藏10692个字……就像“爸死时那个月牙,妈轿子前面那个月牙,我永远忘不了。那一点点光,那一点寒气,老在我心中,比什么都亮,都清凉,象块玉似的,有时候想起来仿佛能用手摸到似的。”这个玉一般的月牙儿,不祥地暗示着:玉一般的亲情,玉一般的女子,将要在绝望的世界里,无可挽留地破碎了。

这个月牙儿,是“我”在暗无天日的的苦难里,仅有的一点光明和寄托,但是也是这个美丽的意象,昭示着妈妈和“我”沦为暗娼,并不是自甘堕落,而是为了生存,走投无路的唯一抉择,母女俩的痛苦,类似于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大少爷觉新,是个“清醒的悲剧”,她们明明知道灾难就在那里,却别无选择地一步步走过去,深陷下去。直至万劫不复。清醒地知道自己抉择和堕落的过程,痛苦远远超过仅有一个不堪的结果。天边的月牙儿,如此悲悯而无力地注视着“我”,还有“我”心中月牙儿形的苦处,“它无倚无靠的在灰蓝的天上挂着,光儿微弱,不大会儿便被黑暗包住。”

如果说整个作品的基调就像一片深黑寒冷的夜色,那么细节描写就像夜色中草叶上悬着的露珠,它们的光华不足以与最主要的意象——天上的月牙儿媲美,也不足以与那些星星般引人注意的情节相比,它们在小小的草尖上,静静地闪着光,静静地低落,但是只要被发现了,便能发掘出其中的动人心魄。

细节描写最集中的地方,是作品前部叙述父亲去世时的情节。“那时候我也不过是七岁吧,一个穿着短红棉袄的小姑娘。戴着妈妈给我缝的一顶小帽儿,蓝布的,上面印着小小的花”这样的描写是自然而合理的,因为七岁的小女孩,并不能对父亲生病和去世对家庭造成的巨大变故有更多的理解,她的悲伤仅仅来自于没有搭理她的落寞,以及对家里混乱状况的恐惧。她的世界是单纯的,她牢牢地记住了短红棉袄、妈妈缝的蓝布小帽儿,还有上面的小小的花——孩子可爱又可怜的思维。爸爸去世后,“我的红袄上也罩了个没缝襟边的白袍,我记得,因为不断地撕扯襟边上的白丝儿”,这个描写叫人心颤,她竟然能够记得她的白袍没缝襟边,而这个记忆的缘由也自然而然,因为小孩儿总是喜欢玩耍手边可及的东西,哪怕那是孝袍襟边上的白丝儿。这件没缝襟边的白袍,也暗示着爸爸的去世,对于这个贫苦的家庭而言是多么猝不及防的悲剧,她们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去置办像样的丧服,只能胡乱地给孩子套上粗制的白袍,任由那些白丝儿在她心里留下长久的记忆。

接下来是母女上坟时的情景,“我”看见“妈拿着很薄很薄的一罗儿纸”、“妈哭了一阵,把那点纸焚化了,一些纸灰在我眼前卷成一两个旋儿,而后懒懒地落在地上”,薄薄的纸钱、卷成旋儿飘落的纸灰,“我”也许尚不能懂得,“我”和妈妈的生活将比地下的爸爸更加困窘,我们没有钱,没有东西,能够出卖维持生计的,只有自己的尊严和身体。

在沦为暗娼之前,“我”尽管经历了生活的困苦,看尽了现实的残忍,“我”始终是个怀着理想的女孩子,哪怕这理想仅仅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不至于走上像妈妈那样的谋生之路。

可是,当所有的正当谋生的希望之门都向“我”狠狠地关上之后,“我”终于无可奈何地承认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在这样的社会里,底层的女子要生存下去,只有看透了,看破了,看开了,然后义无反顾地“上了市”。“我上了市”,以这句话为开端讲述“我”的“新”生活,彻骨的寒意开始蔓延开来,渗透了以后的每一个地方——“女人的职业是世袭的,是专门的!什么母女不母女,什么体面不体面,钱是无情的”,否认了女性的其他价值,否认了母女亲情,否认了人格尊严,唯有能够使人生存下去的钱,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无情的)——“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既然人已可与兽相提并论,没有胆子的兽,最后结局是饿死,兽必须有胆,人必须有钱,才能张牙舞爪、卑贱而高贵地活在这个世上,即使“这个世界不是个梦,是真的地狱”——世界是这样子的,而我们的生命呢?“我的妈妈是我的影子,我至好不过将来变成她那样,卖了一辈子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头发与抽皱的黑皮。这就是生命。”

也许生命还是有转机的,这个“转机”似乎在“我”被抓之后到来了,“假如我爱工作,将来必定能自食其力,或是嫁个人。他们很乐观。我可没这个信心。”“我”的不领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在我作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玩艺。自从我一进来,我就不再想出去,在我的经验中,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许多。我不愿死,假若从这儿出去而能有个较好的地方;事实上既不这样,死在哪儿不一样呢。”“我”的冷漠和顽固不化是理所当然、理直气壮的,现实毁坏了她,又故作姿态地收容了她,病态的社会让这个曾经美好的女子内心荒芜,言辞冰冷,态度散漫——那被岁月风尘肆意洗刷的痛楚,已经淡漠黯淡,然而永久地残留着血色的痕迹。

月牙儿是有罪的,但她又是无罪的。

她的无罪在于她的有罪,她的有罪导致了她的无罪。

放任自己放荡的月牙儿甩着头发在老舍包着怒火的冰一样的语言里挣扎着,哼着小曲,缓缓下沉。我必须时刻强调一点,她是愤怒的,她的全部愤怒仅在于她不想愤怒,她是旧社会的代表,但是这典型的身份给不了她一分钱的好处,她同样也是无法接受立志要摧毁旧社会的新社会的拥抱,因为新社会所要摧毁的,正是月牙儿一类的人。

月牙儿读书笔记9

《月牙儿》以月牙儿为线索,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来反映生活。“我”的父亲去世了,而母亲一个人要养我长大,“我”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慢慢长大,甚至连自己父亲的坟墓都不知道在哪,“我”讨厌失去亲人的痛苦,也讨厌底层人民没出路,没钱赚的社会现象。孤独的“我”只能忍着饥饿,一直傻乎乎的望着月牙儿,直到落下。

然后,“我”又来到了另一个时期,“我”长大了,娘俩没了钱,也就没了食物来源,这个时候便是“我”最苦的时候,如果“我”不去当铺当东西,“我”就没饭吃,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少,一直到母亲当掉了自己的嫁妆,夜晚“我”抱着母亲痛苦流涕,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

母亲给别人洗臭袜子赚钱,常常臭的吃不下饭,还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

“我”的童年是痛苦的,老舍通过“我”折射出了当时一些儿童的生活现状,明明这些孩子没有犯错,却受到痛苦的待遇,这会使他们留下一个巨大的阴影。

“我”去读书了,“我”对读书的渴望,对读书才有出路的向往,“我”一直住在校长给的地方,成天划水摸鱼。校长换了,住的地方也跟着没了,“我”只能重新寻找出路,这些年,我却从没见过月牙儿。

后来“我”去一家餐馆当服务生,才明白了“我”一类人要看别人的眼色活着,这样才能转到钱,这样“我”成了饭馆的第二号女招待。

“我”不做了,“我”去干“浪漫”的买卖,最后越陷越深,被抓到监狱里去,“我”还朝巡警吐口水,唾了他一脸唾沫。在狱里“我”见到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儿。

从一个可怜的女孩子,到走投无路变的自甘堕落,以“月牙儿”为线索,月牙儿每次出现都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用月牙儿表达了“我”自己的忏悔。多次出现月牙儿,用它照射出了作者心中的想法,侧面体现出作者对社会腐败的痛恨,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也说明了,当时社会低层人民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功。

《月牙儿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