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5篇)

更新时间:2025-08-11 13:38:27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时间简史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

今天是20xx年6月25日,就在前不久,江苏省高考成绩和本科公布了,同时,一篇传是省委扩大会议的会议纪要也刷遍了朋友圈,周边朋友们对江苏高考的讨论让我不由地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和那本被我无数次翻阅的《时间简史》。今天我将再次翻开它,并怀着一份敬畏向大家推荐它。

“甲和乙绕着400米长的跑道跑步,甲的速度是10m/s,乙的速度是8m/s,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问甲乙几秒后第一次相遇”我们从小就做这样的题目,小学的我们把这类题目叫做追击问题,追击时间等于路程差除以速度差。所以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200秒后。

看吧,其实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我高三毕业那一年,甚至觉得自己可以用力速度和时间去描述整个世界。其实不仅是我这么想,活在19世纪初的人们,也这么认为。当时著名的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侯爵就断定,宇宙是完全决定论。只要我们知道宇宙在某一时刻的完全的状态,我们便能预言宇宙中将会发生的任一事件。因为我们有牛顿定律。

但很快,越来越多的实验观测数据开始与经典体系相悖,比如,我们得到某一时刻电子和原子核的完全状态,但我们却无法预测电子在下一时刻的位置;又比如,为什么水星在靠近太阳的位置以一种旋近的态势公转,而不是按原来人们的一个闭合的椭圆轨迹呢?

《时间简史》告诉我们,牛顿之后还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而他们将重新定义经典的空间和时间。当然,除了时间和空间,书中还有关于黑洞/宇宙/时间/虫洞/基本粒子等等描述,作者霍金总能做到从公元前的亚里士多德开始,将物理学的发展向我们娓娓道来。

合上书页,书中提到的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还有作者霍金,他们对科学的敬畏,对未知的饥渴令我叹息,我们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科学”的口号不知不觉已经喊了100多年了,生活在21世纪的我,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更多的小聪明甚至愚钝,法国卢浮宫门票全天有效,于是出现了“一天七用”的旅行团,新能源车补按照满电公里数分配,于是出现了特制版骗补电池和车型。当探索科学法则变为寻找规则漏洞,当创新科技技术变为巧用技术套利,试问,科学精神何在。

最后,分享一段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中的文字:

「那些历史的尖峰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这群星闪耀的时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

希望我们都能心怀理想,成为夜空中闪耀的群星。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2

课余时间,我饶有兴趣的简读了一本畅销全世界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其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宇宙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这本科学著作可以说得上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得最完美的一本书,除这点之外,此书还详细地阐述了黑洞效应和大爆炸及宇宙奇点问题。

倘若这本书以数学公式、证明过程和科学术语为主,那么我认为它不可能这么畅销全世界。这本书正是以它通俗的语言文字、幽默的插图、强有力的论证过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读者带入广漠无垠的宇宙,去体会黑洞边缘的神秘,去感受大爆炸的壮阔,发人思考,引人入胜。

《时间简史》的重点就是概述黑洞和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它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一步一步的探讨,补充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些不足。作者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密度、时空曲率无限大的奇点通过大爆炸而开始的,在大爆炸中,物质的温度非常高。在随后过去的一秒钟中,宇宙的温度急剧下降,下降到大约100亿摄氏度,于此同时也在不断地膨胀,就使得正电子和反电子(带正电荷的电子)互相碰撞以此湮灭,并释放出大量光粒子,来维护宇宙的平衡。到了后来,得以有强力的作用从而使物质不断聚拢,聚拢,这就形成了古老的星球和星际物质。我们的地球,也是通过这样的物质聚拢才形成的。

而书中的另一伟大成就是对黑洞的研究,黑洞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一书中作出的一个预测,他假设如果存在一空间的曲率非常大,物体的逃逸速度非常快,快到连光也不能逃离这样的空间。那么这样的空间可以称之为“黑洞”。但他认为既然连光也不能逃离黑洞,那么我们也无法观测到它,它名副其实是一个非常黑的洞。但霍金结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后提出:黑洞其实不“黑”,它可以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这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从一个奇点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从这本书中我不仅独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识,我还读到了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顽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众所周知,霍金出这本书时已是全身瘫痪,可以活动的仅是3只手指。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凭着那充满智慧与知识的大脑,毅然对宇宙发出思索,对真理发出挑战。最后他成功了,出版了这傲然屹立于科学文献之林的伟大著作。霍金对于真理执着追求的态度是一种至高的精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仰视的不灭光辉。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3

小时候,夜晚看着满天的星星总有一种向往,幻想着能有来自哪颗星星的神秘物种赐予我超本事;之后,当我明白大部分的星星都是太阳,更加坚定有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几亿或几万年前的星星,也给宇宙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正是由于童年对宇宙的好奇,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本久仰其大名的宇宙科普读物——《时间简史》。

《时间简史》是著名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所著。然而在20xx年3月14日的早晨,史蒂芬·霍金教授却在剑桥的家中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不得不说霍金教授的离去是全人类的损失,几乎所有人都对这样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离去致以自我最高的敬意与哀思,他就像是群星的斗士,先我们一步去往辽阔无垠的宇宙世界,成为我们仰望的星空。霍金教授以往说过,能够读懂这本书中每一句的人就够资格攻读引力物理博士了,这给了我一些安慰和继续读下去的勇气。

这本书在开头部分讲述了我们宇宙的图像。早在公元前340年,人们就明白了我们的地球是圆球而不是平板。人们对真实世界逐渐地了解,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从静止的宇宙到膨胀的宇宙。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为什么各个行星绕着其他星球转动。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所有物体都被另外的物体吸引,物体质量越大,距离越近,相互吸引力也越大。可是如果空间有限,由于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会使所有星球都被吸引而坍缩,而事实上宇宙并不如此,所以应当有 ……此处隐藏16167个字……放射出正反粒子,而且它还有这很高的温度。正因为它放射出的正反粒子互相湮灭了,所以我们很难观测到它。黑洞以极高的速度放射能量,当能量耗尽时则会向宇宙大爆炸那样从一个奇点发生强烈的爆炸,并在宇宙中消亡。

Stephen Hawking用简明朴实的语言,幽默诙谐的语调,简单生动的例子阐述了世间最为深奥的理论,讲解了近代物理学上关于时空观理论的发展。从他的叙述中我看到了我们所处的宇宙之广阔,空间的广阔对应了时间的漫长。身在这样的时间与空间中,我感觉自己犹如沧海一粟,人之渺小与宇宙之广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一个人物,一段催人奋进的故事

从这本书中我不仅读到的是宇宙物理知识,我还读到了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顽强不屈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霍金,他一生的经历和他的科学贡献同样是一个奇迹,他20岁时即被诊断出患有渐冻症,医生甚至预言他当时还只有两年的寿命,然而他却创造了奇迹。(据了解“渐冻症”是一组运动神经元疾病(简称M.N.D.)的俗称,主要类型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简称A.L.S.),因为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俗称“渐冻症”。由于目前没有特效药,而与癌症、艾滋病等疾病并列为世界五大顽症。)就是这样一位终年坐在轮椅上的人,依靠一个电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人:执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动力。在我心中,除了这本著作所带来的洗涤与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崇拜与敬仰!霍金离我们很远,他的精神却离我们很近。

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个世界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情。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难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类的邪说。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看待事物要用科学的眼光,同样对待学习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方法。科学史上的每一个重大发现无不都是科学家们大胆假设小心论证而发现的,因此在学习方面我们也应该贯彻这种思想方法,不仅是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上而且也应该在学习方法的应用上。我们要把霍金的这种精神用到自己工作学习上,作为一名学生,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一个周全的严密的学习计划对于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谚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好的学习方法,将有助你的听课,自学,以及课后的复习,预习,这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相当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将来工作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信息广泛交流的人才展示平台,而严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科学的做事方法便是其中的两件法宝,可以帮你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读完此书我受益匪浅,我学到的东西远远不止那些,而更多的精华还有待于我更深一步的阅读,更深一步的探索。最后我引用牛顿的一句话来结尾:“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待我。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在海边玩水的小孩,偶尔是到美丽的贝壳,就高兴不已。但面对真理的浩瀚大海,我仍茫然不知”。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5

读完《时间简史》,我颇有感触。

时间和光不是一种东西,这很容易想象。比如在黑夜里虽然没有光,但仍然有时间。光速和时间怎样联系起来我还不清楚。我不用去定义宇宙和时间的概念。宇宙构成之前是一个无穷小的奇点,而且无限紧密,我在那里说成没有,这不是唯心的没有,空间和时间在大爆炸时同时的从无生有。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那个无穷小的产生一切的奇点是什么和它为什么要爆炸。那个奇点什么也不是,不是人类所认识的物质,能够起个随便的名字,比如上帝。它就是一个无穷小无限紧密的点,仅仅是一个点。它之所以要爆炸是因为它想那样,因为此刻有了一切所以它爆炸了。这是无法证明的,人类的证明方法必然会引入第三方,为了证明第三方的正确又务必引入第四方,这样的证明会无休止的循环下去。(看到之后,才明白这就应算人择原理。)宇宙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好处。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曰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xx年的时间。令人吃惊的是,尽管人们明白世间的一切都在运动,只是到了本世纪20年代因哈勃发现了红移定律后,宇宙演化的观念才进入人类的意识

。人们甚至从来没有想到过宇宙还会演化。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证明,宇宙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处于稳定的状态。即使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状况也好不到哪儿去,为了得到一个稳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将宇宙常数引进理论中。他们都期望在自己的理论中找到稳定的宇宙模型。可见,宇宙演化的观念并不是产生于这些天才的头脑之中。

霍金的生平是十分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状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尽管如此,译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十分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持续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废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十分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务必依靠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务必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忙能够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一天他务必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

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其实时间作为一个坐标轴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了。我们不论干什么事情,总会看看时间。关键在于,时间并非一个孤立的、自在的直线。时间和空间有同一个出发点,也有同一个终点。这就好比我们的地球,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弯曲,并构成一个球面--没有界限的球面。宇宙的无界也就是指我们生

活在一个四维的时间--空间里,这是一个四维的球体,球面是无界的。可怜我无法想象一个四维的球究竟是什么样貌的。

按霍金的说法,其实有十维。这让我浮想联翩。我想到古代神话:九重天+时间。

另外,佛教说:三十六重天,十八层地狱。似乎与九有关的倍数都有很大的魔力。

霍金,这样一位终年坐在轮椅上的人,依靠一个电脑发声合成器,以正常人十分之一的速度与人“交谈”,但他却同其他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人:执著的探索精神是生命的最大动力。在我心中,除了这本著作所带来的洗涤与震撼外,剩下的只是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崇拜与敬仰!

《时间简史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