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川》观后感15篇

更新时间:2025-10-02 19:52:18
《金刚川》观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刚川》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刚川》观后感1

“不问万古流芳,但问此心敢勇。”

电影《金刚川》主要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第三阶段“金城战役”前,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强拼搏的英勇事迹。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以不同的视角讲述着同一时期的同一个故事。战争中一名又一名的战士前赴后继,他们的坚毅与担当震撼人心,他们的牺牲换取了胜利的曙光,使中国东北边疆得到巩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更提醒着我们当今和平的来之不易。

曼德拉曾道:“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我不禁感叹,意志往往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志愿军战士在金刚川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即便面对的是恶劣的自然环境、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他们用血肉之躯迸发出了比钢铁、比自然更为强大的力量——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六十七年前,志愿军英雄以这样一种一往无前的勇气打破了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困境,破局而胜。而今,学业上大大小小的困难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战胜的对手,我们仿佛像战士一般,在参加一场只有一个人的战斗,“夫战,勇气也!”便是古往先贤教授给我们的应战檄文。这里的勇气就是我们的学习态度——一种勤奋、执着、不懈探索的精神,它来源于对知识的渴求。荀夫子说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昌黎先生也讲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当我们用勤奋和执着来武装自己投入学习,我们就是不可战胜的巨人,学习上的艰难挫折只是一次次的磨砺,他让我们更加勤于学习、勇于面对、善于解决,这时我们就是强大的。

《金刚川》观后感2

电影《金刚川》以抗美援朝时期真实案例为背景,讲述志愿军工兵连无惧美军炮火,在金刚川地区修建桥梁的英雄故事,将会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电影。网络上有一篇关于抗战英雄张振智的文章,主要就是讲金刚川的故事。

金刚川是一条河,金城战役打响后后勤物资需要通过桥运到前线,张振智等人受命要在这里架起称重桥。他和战友们利用敌人炸断的木料,七天七夜真的建好了,可敌人出动了飞机,把7孔桥炸得只剩下了两孔,桥不能用了。张振智带着全连冒着枪林弹雨修桥,在这次任务中,敌人在载重桥周围共投下了近千枚炸弹,还有2500多发炮弹,可全连一直坚守到运输车通过为止。

这是之前了作文解过的,可是当最终进入影院后,跟叙述的不一样,但是一样感觉荡气回肠,为中国军人点赞!

电影中人物细节的描写特别到位,吴京饰演的老关,看似是一个不守纪律的老兵,确有一股当兵的韧劲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张译饰演的张飞,从唯唯诺诺到有自己主见再到够来的英勇抗敌,他用生命诠释了英雄的含义。

一个普通的班长,带着战友的相片抗战,本想捧一座奖杯给战友,可是看到的确是自己的战友一个一个死在自己眼前,最后站在那里在跟美国人宣战,敌人的燃榴弹根本炸不悔他必胜的心。

从他们一个个的眼神中,我读懂了,视死如归,无私奉献,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精神在,中国肯定会越来越好!

《金刚川》观后感3

“那一年,俺们才十七八岁,唯一想的就是通过那座桥,没有一个怕死的。”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战场杀敌,职责所在”,通过金刚桥,与大部队会合发起反击,就是向着胜利的方向进发,就是凯旋的希望。

金城战役于1953年打响,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刚川》则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捍卫交通要塞,不断抵御敌机狂轰滥炸,一次次修补着金刚桥,支持部队过河组织反击的故事。

金刚桥立于金刚川上,金刚川则是金城前线附近的重要河流,是军事要塞,并且水流湍急、暗涌密布,人们只能靠桥渡河。桥,成了志愿军的生命线。为了阻断我军交通,美军不断地侵扰炸桥。志愿军奋起反击,将桥一次次修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低估了中国人的毅力,他曾告诉士兵们,在1950年圣诞节前可以得胜回国。但他没有想到,三年后在敌机的一次次轰炸下,这座金刚桥一次次被毁,又一次次被修复,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着“不可能”的奇迹。为何我们的军人“没有一个怕死的”?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用血肉之躯筑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刚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在他们心中,怀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他们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后的国土就会少受几分风霜。血肉之躯架起的桥梁是后来者的生路,是让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万难摧毁的生命之桥。

看完电影,心生惭愧,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百姓的安宁,选择义无反顾地走上战火纷飞的战场,在死亡面前毅然选择坚守,选择抗争,而我作为一名学生,“坚持”二字时常挂在嘴边,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难是否选择迎难而上了呢?行动起来吧,那座生命之桥已经给了我无穷力量。

《金刚川》观后感4

那个一尘不染、晶莹透明的深秋午后,我和妈妈在开阔的电影院里观看着电影《金刚川》。

那悲壮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张排长满腔怒火,大声怒吼道:“来啊!”他要点燃箱子,吸引美军的飞机,这个胳膊和腿都被炸断了的英雄,仍然顽强地爬到炮位,他一个人竟然完成了六个人的操作,以惊人的毅力把敌机打了下来,完成了自己的终极使命,张排长光荣的牺牲了,他卧在那高高的炮台上,牺牲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这是怎样的钢铁之躯啊,可以为了朝鲜一片土地的安宁,可以为了自己深爱的祖国人民的平安,视死如归……“谢谢你们!”我紧紧握着妈妈的右手,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战争年代他们可以为了守土保家这样的无畏,那和平年代同样如此吧!清楚地记得爸爸给我讲到有一群戍边的年轻人的感人故事,当我们忙着合家团圆,玩着趣味十足的游戏,看着花样百出的综艺节目的时候,这群站如松行如风的人,在守护着我们的平安喜乐。有四位戍边英雄埋骨青山,正是为了守卫小家和大国!当一切静好,我们面对雪山齐声致谢:“谢谢你们,保卫山河为国拼命!”从爸爸的深情讲解中,我被深深地感动着,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大英雄,还有我们身边那些朴实的平凡人,风雨疾来之时,总有人为我们遮风挡雨,谁也不是钢铁侠,他们也怕疼,也会想家。他们,铭记在我心中,伴我成长着,我觉得我是一个最幸福的中国娃!

《金刚川》观后感5

“非是金刚无铁骨,敢教血肉驾长城”,这或许就是金刚川的最真实写照。或许我不曾看见过那永不摧毁的桥横渡千里,但我相信,我已经看到了永不屈服的国家尊严屹立不倒。

连长滚滚的热血在服从命令中的义无反顾,“修桥不是打仗?”,这就是军人的天职与血性方刚;那个四川士兵从万般不理解到身先士卒地走上山顶、扛着圆木怒吼独行,这就是每一个最可爱的中国军人的信仰:背后是千万小家,心中是泱泱华夏。当老兵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你也不知道他们是 ……此处隐藏3442个字……模糊、身体残疾的身躯支撑起来筑成的坚如磐石的大桥。看到这一幕,我们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一条通往胜利的红色通道,更是一股雄赳赳、气昂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牺牲、义无反顾的革命英雄气概……今天我终于领会到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深层含义。

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旗帜。浩荡的历史洪流中,我们仍能看到先辈们伟岸的身躯。虽然还有许许多多的战士遗骸仍在异国他乡,带回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名字,但是先辈们伟大的红色精神却永垂不朽,为我们中华民族铸就了不屈的脊梁。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是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吾辈当自强,笃定前行之。

《金刚川》观后感12

那段岁月,他们用血肉书写了一段奇迹。

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浏阳市博物馆的影音室,我的内心激动不已,《金刚川》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部电影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电影开始,敌机的扫荡轰炸令我心中紧张难耐,眼看着一个个士兵牺牲,我仿佛箭刺胸膛,但却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目睹他们惨烈的局面,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金刚川甚至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而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尽管时间在流逝,岁月在变更,但抗美援朝精神仍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疫情当前,无数逆行者秉承着“抛小家,为大国”的理念,舍身为国。有人坚守岗位,治疗感染病人;有人日夜奋斗,研制抗疫疫苗;有人驱车万里,捐赠医疗物资;有人自觉在家,防止疫苗扩散……全国14亿人民听党指挥跟党走,将疫情的影响最小化。

河南洪水突然爆发,被困者在迎来被救希望时,仍能保持镇定的喊出“让晕倒的人先走,让女士先走”。已经被困5个小时了,毫无疑问他们是害怕的,他们是想要尽快远离生死边缘的,但他们依旧做出了先保护弱小的决定。

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人民,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平凡而又伟大。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不是自私的活着,而是想着身边的人。中国人的身上,无时无刻都体现着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舍身忘死的爱国精神。感人的故事不计其数,但每一个故事都足矣让人潸然泪下。

《金刚川》观后感13

《金刚川》这部电影,是以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为原型,讲述了当时的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

在抗美援朝末期,发生的一场著名战役——金刚川战役,志愿军们为保证前线物资的输送,必须通过金刚川上的水里通道——岩石桥,才可以成功。在那个时候,中国没有飞机,而敌方美国恰巧就在空中领域中独占鳌头,他们从空中扔下的炸弹,对陆地上志愿军构成了重大威胁。

但中国人民不会为此而退缩!

敌军在空中扔炸弹,中国军人就在地面用炮轰炸弹,没有因为被炸伤就放弃抵抗,而是一直坚持着,为修桥争取时间。敌人的炸弹到处乱飞,金刚川上的岩石桥一次又一次被炸毁,志愿军们一次又一次得修补,为的就是等桥修整好后,能让去前线送物资的军队顺利通过金刚川。

有人的任务是通过那座桥,让输送物资的军队过桥。

美国人的飞机每一次炸弹的投下,志愿军就伤亡惨重。在陆地上与美军做斗争的中国人民在努力反抗着,一发发从陆地上飞起的炸弹中总有击中敌人飞机的,一旦飞机被炸下来,我们就会赢得一次修补的时间。

一次次被炸毁,一次次重新修补,总计七次,意味着中国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垮的!

为了能让物资快速的运输,那些志愿军站在水里,肩膀扛着木板,让军队从他们的肩上跑过,一个接一个,脚踩的是修桥志愿军的肩膀,而他们身上背负着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希望。

中国人,加油!

《金刚川》观后感14

观看完电影《金刚川》,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前辈们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们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第70周年。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金刚川》整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最后一役金城战役为出发点,以无惧艰险的奉献精神以及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抗争精神为主旋律,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为了和平胜利而砥砺拼搏的伟大志愿军战士们,用无数血肉之躯架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桥梁的故事。这让无数观众为之泪目,也让中国新生代年轻人再次明白,谁才是最可爱的人!

其实,不仅是中国的军人,整个中华民族向来也是如此的,他们无惧牺牲,他们英勇顽强,甘愿舍小我成大我。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有像志愿军战士一样的逆行者,他们或是医护工作者,顽强奋斗在抗疫第一线,或是消防官兵,义不容辞冲向熊熊燃烧的大火,也或是一群不知名姓、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负重前行,只愿这山河无恙、人间安好。

无论是之前中华民族经历的磨难还是今年的疫情防控,都将我们中华民族不惧挑战,奋勇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精神,这些力量都必将激励着我们不断的前进。作为一名新时代共青团员,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不可将如此美好光阴虚度浪费,应当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争先、敢担当,在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掌握过硬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用本领回应时代的挑战和担当时代的使命。

《金刚川》观后感15

今天怀着浓厚的兴趣观看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而制作的电影《金刚川》,被里面的战争场面的大制作以及电影艺术独有的美感所震撼,电影结尾一度落泪。

里面的一句台词“那一年,俺们都才十八岁,但是俺们没有一个怕死的,只是想着怎么尽快让大部队过桥”。朴素的语言令人感动。

《金刚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亿,未来可以期待。该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讲述了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据剧情梗概介绍,该片以三个视点讲述一个故事: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一个屹立不倒、令敌人费解的战争奇迹。结尾处的人桥搭建,让美国王牌飞行员不可思议:为什么中国士兵这么不怕死?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殊不知,中国人民是最可爱的,中国士兵为了祖国安宁,人民幸福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点刻画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细节刻画到位。但是就艺术质量来说,整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稍显拖沓,四段分故事叙述有前后重复之疑问,却依然掩盖不了张译、吴京、邓超的出色表演,特别是开头和结尾十分钟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惊叹不已!两个月时间能拍出来这样一部精彩的电影实属不易。

中国战斗机护送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将士的骨灰回到祖国,让英雄回家是他们的心愿,这一段情节令人泪目,“护送战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呐喊!

期待接下来《血战长津湖》,“最美冰雕战斗连”等更多优秀的抗美援朝电影的上映,激发出年轻一代爱国主义热情,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重复以前的受人欺负的历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刚川》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