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观后感(15篇)

更新时间:2025-10-05 21:59:48
少年的你观后感(1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年的你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少年的你观后感1

影片讲述了一个不常见得到的故事,但情节却处处让我共鸣。

并不是人人都经历过陈念那样绝望而痛苦的高三,但几乎人人都经历过高考。

并不是人们都拥有过小北陈念那样在绝境困苦中相依的爱,但几乎每个人都曾有过心中守护。

少年的他们一起对抗成人世界的残忍,人人都曾是少年,我也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大家多多少少能够懂那样的绝望与希望。

电影里,脏就是脏,破就是破,高三的孩子们没有一个是皮肤细腻的,混混受的伤更不是偶像剧里脸颊上轻描淡写的一片红,一切都是很真实而有质感的,不像某些青春片里一边展示苦难还一边穿着名牌衣服做着精致妆发,电影的质感很好地让人代入角色,这是很优秀的地方。

希望少年的你能火,能够让更多人看到,青春里真实的疼痛与守护,那些不见天日的希望与温柔,那些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的欺凌与压迫,那些少年心里对于成人世界的困惑与不信任,这不是比那些披着文艺外衣的无病呻吟更值得让人看到吗?

周冬雨不愧为金马影后,这部戏她的份量太重了,哭戏特别有感染力,无论是惊恐怯懦还是倔强不服输,都演绎地非常生动有层次,关键是一个女明星真的为戏献身剃了寸头还是挺有敬业精神的。

千玺弟弟作为第一次担当的大银幕作品,很是惊喜,没有违和感,想到暑假运筹帷幄道心孤绝不沾染尘气的小李必,再和阴沟里生长泥潭里重生的小混混小北一对比,易烊千玺同学真的未来可期了。

曾国祥功力不错啊,高考拍的很真实,校园欺凌这个主题本来就非常大很难把控,但导演的把控力还是比较细腻的,人物情绪渲染的很好,氛围烘托地很压抑,容易让人产生共情,总之,带上纸,不然你就尴尬了。

最后,希望我们都保有对生活的希望。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观后感2

《少年的你》是真正意义上正视校园霸凌的电影。

初高中校园环境封闭,自成一个生态圈,意味着外界的干扰:家长,老师,甚至法律法规在这里都不是主导。

因此看这部电影会对被霸凌的无力感感同身受,警察,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最多就是简单关怀和说一些隔靴搔痒的话,而让被霸凌的局面稍微减缓的方式只有让一个人像影子一样随时护卫在侧。

解决问题,越界是解决不好的,这个道理成年人都明白,但在孩子遇到问题之后,就固执的以为自己成年人的力量可以干脆利落的解决孩子们的“小事”,这是明显的误判,往往会加剧霸凌。

看到陈念在下学路上被那群女生爆揍,我想起多年前我被学姐和一些人尾随咒骂的场景,那是我第一次对学校升起莫大的憎恶,陈念用超人般的意志力熬到了高考之后,而现实中因为被霸凌而三观一夜间转变的孩子有太多,一个好学生可以因此迅速堕落,求助无门,“自救”成自己的对立面。

初高中生霸凌一个人,往往不是因为有多大的仇恨,仅仅是出于无聊,找乐子,因此在一个强势者的带动下,三五个毫无判断力的乌合之众外加其他沉默者,就可以拧成一股“巨大”的势力向被霸凌者压过来。

如同魏莱一样,施暴者往往也有自己的精神障碍,出于博取关注,集中权力等目的再加上偏执的性格,对周围的人进行精神控制,便轻而易举的操纵起一股势力,犹如校园里的恶魔,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生的事很复杂,成年人不会因为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就格外会处理这些矛盾,甚至往往因为觉得学生时代单纯孩子的事不叫事儿,因此简单粗暴的处理,加剧矛盾。

用抽空人格的粗线条方式去质问活生生的灵魂实在是无趣至极,特殊的事件有特殊的内在机制,用共相审判个例,不会对之后有建设性影响。

人自有其特殊性,而多数人的确容易从众,在一个固化的群体中,高压让一群人变成羊群,那么领头羊的意见就格外有力,出现不服管教的个性者,这个群体的“主流”自然会“关照”这个特殊的个体,然而,什么是主流?这个群体里的主流去到另外的群体里,一定不是异类吗?

少年的你观后感3

整体感受:黑暗中漏出光明直面校园暴力。

影片开始,胡小蝶因难以忍受长期被欺凌的痛苦而选择跳楼自杀。而陈念被警方询问,她最终也揭发了校园暴力这一事。也正因此陈念陷入被殴打欺凌的漩涡。后面,陈念失手将魏莱(施暴者之一)推下阶梯,致其死亡。刘北山协助陈念埋藏尸体。虽然事迹败露,两人经历与现实、与自身的博弈后成长了,坦然地接受惩罚。

人物背景悲惨。

刘北山被父母抛弃,成为了一名混混,每一天都伤痕累累。似乎他已经对这种生活麻木了,但其实他也会在被人问疼不疼时流泪,也有对爱情的渴望,甚至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呵护对方。他就像一只刺猬,外冷心热,内心柔软。

陈念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用卖质量有问题的面膜来赚钱,但被众人围攻、辱骂。陈念没有因此嫌弃自己的母亲,而是拼了命地学习,希望自己能通过中考走出去,能带给母亲和自己一份有光明的人生。

结局却是相对美好的。

因为一场校园意外,小混混与好学生扯上了关系。在本应阳光明媚的十八岁,他们与现实斗争、维护少年的尊严。结尾处,他们没有离开、没有分开,这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结局了吧。我想这也寄托了制作人一种期许身处在泥泞中的人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生活有暴力、不公与冷漠但同时我们能通过改变,让世界更有温暖。

本片两大亮点:

首先,不用吹嘘的好演技。

周冬雨,金马奖影后获得者。哭戏自然真实并且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情感的递进、变化。可以说,我在影片里看到的不是周冬雨而是陈念。

易烊千玺,这次的造型十分硬气,不是少年的稚嫩而是男人的成熟。不得不说千玺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所有的感情如一泉水,被他留住在眼中,表露在行动。千玺的演技已经能带动观众的情绪起伏,不得不说,大佬就是大佬!这次的表演是他送给粉丝也是给自己成年的礼物认清现实后,仍然能微笑面对。

其次,剧本创作十分良心。

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观影中,能够感受到悬疑片的手法,青春片的校园生活及单纯的恋情,感情剧的丰富细腻。同时,故事铺垫到位,情节环环相扣,不会感到生硬尴尬。

少年的你观后感4

《少年的你》表面看是一部反对校园欺凌的电影,我觉得主线实则以男女主角的爱情发展逻辑推动故事发展。

剧中大量校园欺凌的片段,作为校园欺凌的见证者,我觉得还是演的保守了,那种人生的至暗时刻,可能要伴随整个初中或高中。不经历过体会不到那种无助,面对无尽的折磨,没人能保全你。

另外吐槽一下,身为一个小混混,一个脏字都没有,真是不容易啊。

从男女主角的感情发展看,我感觉有点拖。可能是内容太多,想讲好这条线确实不容易。电影都进行到一 ……此处隐藏6233个字……持以暴力还击的,最好还是用一种聪明的方法使自己免受伤害!)

贯穿电影始终的自然少不了爱情!影片中陈念和小北本来可能是永远不会相交的优等生和小混混,但正因为陈念的一次无意相助,却让他们的爱情有了萌芽。他们单纯且美好,为了保护陈念,小北甘愿替她顶罪,这一切都只因为爱,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写的真的是没错了!

无论一部电影,还是一部电视剧,一定会有美与丑的对比,这样才会更加突出美,彰显丑!《少年的你》中,同学们对陈念和小北的嘲笑,让人不敢相信,但这种现象可能就发生在当今的中国校园里。而对我来说,还是宁愿相信一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世界是美好的!

最后,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远离丑恶,在一个充满善良的世界里慢慢长大,享受爱!!!

少年的你观后感13

影片《少年的你》播出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我去看这部电影除了因为影片中的主角都是很受观众喜欢的明星外,更主要原因是听说影片反映的内容与校园欺凌有关。电影中的女主角陈念出身于单亲家庭,母亲生意失败,四处躲债。而陈念自然也成为了家中的希望,她是学校里的优等生,虽然性格内向,但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男主角小北则是一个小混混,从小缺少父爱,母亲在13岁时改嫁,他目光所及,没有希望与未来。高考前夕,陈念的同学胡小蝶死于校园欺凌,陈念因为给她的尸体盖上一件外套,就此陷入校园欺凌之中。陈念遭受着被砸球、被孤立、被踢踹、被围攻拍照……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大人都“消失”了,对大人的失望使他不得以去求助小北,而小北也在尽全力的保护着她。欺凌者魏莱因害怕陈念报警而纠缠陈念,陈念失手将魏莱推下台阶致死,小北为了陈念的前途而替她顶罪,经过人性与现实的挣扎,陈念在高考后选择了面对现实,好在最终一切都回归正轨。电影中有几句话让我有所感触:“这世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如果”。是啊,如果陈念没有遭受过校园欺凌那么她的心中就不会永远的留下那一片阴影;如果小北的父母可以多关心小北,多与小北相处,那么小北就不会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只会吸烟打架;如果魏莱没有欺凌过任何一个同学,如果其他同学在看到有人被欺凌时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眼旁观,那么校园欺凌又怎会发生呢,可惜真的没有如果!“路上总会有阴影,抬头就会看到星光”,“生活在阴沟里也要记得仰望星空呀”。陈念在受到校园欺凌时还对生活抱有希望,依旧憧憬美好的未来。她能扛过欺负,在以后的工作中依旧与人为善,关爱他人,这样强大的内心让人敬佩。有人在评价这部电影时也曾说过:“成长的痛阻碍不了未来的光阴,黑暗也遮盖不了迟到的黎明”。他们经历了生活的苦与黑暗,但最终他们用自己的坚韧换来了光明与甘甜。

电影《少年的你》反映的主题就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给受害者所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是永久的,我们一定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不去欺凌别人,受到欺凌时寻求正当的帮助,愿少年的你内心充满阳光和正义,被世界温柔以待。

少年的你观后感14

前些天冲着千玺去看了《少年的你》,一直想写《少年的你》的观后感,但是这部片子对于我来说情绪上还没有上到一个喷发的点。

我承认千玺的演技带给我很多惊喜,周冬雨金马影后的名号是实至名归,校园欺凌的话题也发人深省。整部电影的节奏越往后越赶,两个多小时的时常兜不住导演想堆叠的内容。很多人对这部片子有感觉,是对校园欺凌产生了共鸣,这本就是一个奇诡又新颖的选题。然而在这个话题上曾国祥虽然不比郭敬明的瞎矫情,但完成度也并没有很高。过多的说教,刻意镜头的剪辑以及悬浮的人物并没有带给我多少感动,铺设的主题太多以致哪一个都没有真正的处理好,慢慢推进的情节更多的是强迫观众自我领会。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主演不是易烊千玺和周冬雨,可能只是默默无名的演员,我们还会关注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所获得的分数很多都来自于外部光环,而不是故事本身。

其实,《少年的你》和之前大热的《嘉年华》、《狗十三》一样,题材上基本上属于“社会问题剧”,在一片嬉笑打闹和主旋律题材中,聚焦了敏感的社会问题。但《少年的你》在立意和精神世界上又低于前两部,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是一部被“残酷青春”巧妙包装的青春片。仔细看《少年的你》的剧情,实则很“郭敬明”。男主小北是个未成年混混,13岁之后成天打架斗殴,女主成绩优异但收到同学的霸陵,于是两个人互相取暖,互相依赖,男女主又互相喜欢。不信任警察,没有可以求助的亲戚,自强自立,多么符合“残酷青春”的故事框架啊。电影中,警察郑易有句台词:你我不会,但他们还是少年。完全就是郭敬明式的台词设定,明媚又忧伤,跟“四十五度角的悲伤”大同小异,尖锐的情感需要自己导航,靠自我升华才能达到导演想表现的情绪点。

但有一说一,这种题材的电影如今在大银幕已经越来越少见了,现实批判的题材逐渐被商业价值同流。但如果片尾导演没有明显的向主旋律改动,可以拍的或许会更多。最后,献上影片中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全掉在阴沟里,可有些人却仰望着星光。无论是想走出来的你们,还是不够完美的这个世界。

少年的你观后感15

有个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给闲着呆在家的我买了当天上映的《少年的你》。

不得不说,观影过程是比较压抑的,画风和故事的黑暗,我手默默握成拳的时候居多,电影院里四处还传来女孩子们的抽泣。我不想评论演员,我只想说他们都演得很好,角色到位,我想要分析的是里面的人物。

我从下在学校里面没受到过欺负,我各个阶段的学校也比较明朗吧,我个人成绩也还好,作为班委也算得上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在同学们之中也算是受欢迎,那时候我没有受到欺负,也不会去欺负他人。影片中一开始便是胡小蝶的自杀,在校园欺凌中,那些校园恶霸选择的欺凌对象真的是内向的、没有朋友的人去欺负,因为他们知道对方没有人帮、也不敢去告诉老师、家长,更不敢报警,这更加助长了校园恶霸的欺负程度,他们心理愈加脆弱,逐渐走向自杀。现今,自卑内向的孩子真的还是不少,基因、成长环境很多因素导致了他们的性格。而欺凌者魏莱,家境很好,复读生,家里父母管得比较严,对她的要求教育也使得她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后面她提到因为复读她父亲已经一年没有和她讲话了,她比他们那个班里的同学在各个方面都要显得老熟一些,更像社会人不像高中生,由她可见,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很关键。

从警察与各个角色,主角小北没有父母,十三岁就自己一个人,主角陈念的父亲影片里没有提起过,而她母亲也是没有正式工作到处逃避卖着三无产品。可能我更多的关注点是在原生家庭,所以会觉得原生家庭里面问题很大,学校的教育即使再怎么春风化雨也很难达到一定的效果。

加上高考的压力,这部电影就更能引起现实意义,它向观众看到了影片内容,也向观众传达了它独特的一种价值。这部电影身在黑暗,却又给人一道光,结局是理想的,虽然现实中也许有过案底的人可能不会找得到比较好的工作,但影片的结尾却是美好,陈念送小女孩回家,小北跟在陈念身后,也表现出了小北在剧中说的那句话——“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少年之所以是少年,是因为他们有无限的可能,他们骨子里有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在生长,他们面向的是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少年,需要更多的保护与引领。

《少年的你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