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这是一个温馨的励志故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国家的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的梦想是获得国际冠军,为国争光,最终他的女儿帮他完成了他的梦想。迎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在印度,女孩们最终都是走向厨房的而珀尕的女儿则是被逼迫去练摔跤 虽然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但是最后女孩们成功闯出了一片天地,为国争光。
爸爸未完成的愿望就交给自己的女儿来完成,女孩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可珀尕把自己的梦想当做他女儿的梦想那是错的。即使是为国争光。
梦想,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相信,虽然珀尕一开始是强迫了她女儿练习摔跤,但也确确实实把他的梦想也变成了女孩们的梦想,让她们感到有梦想的欢乐。
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为国争光前,你首先要为自己争光,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有一些人始终不明白自己的梦想是啥,但只要记住: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影片讲述了一位父亲克服着种种困难和嘲讽,将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为印度夺了第一块摔跤国际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贫困的小村落,拥有金牌梦的前摔跤手爸爸,4个女儿,这样的组合,让我在那位父亲表示要把女儿培养成摔跤手时,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更别提他们用跑步代替专业训练,用麦地当训练场地了。我就如同村子里的人一样,觉得他疯了,这是痴人说梦。 但故事的进展让我大跌眼镜,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主动,从一开始的瘦弱到后来的强壮,从一开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击到后来打败男摔跤手。两个女孩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力扭转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许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国际比赛上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屏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这颗没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坠落。所幸她及时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帮助下顺利找回状态,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场最终的比赛到来了。还有十几秒,记分牌上的数字是5:1,Geeta是1。这个数字仿佛击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要在十几秒内拿5分,我想,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但是Geeta不这样想,那个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对她嘲讽、对她说不可能的人的脸上。
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证明了: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看完电影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如同Geeta的经历一样,都是在不断地将不可能转变为可能。
一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嘲讽,会有很多人告诉我们不可能,当这种时候希望你能如Geeta一样,把这句话摔在他们脸上——“什么不可能?不,可能!”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2《摔》没给我留下太多印象,可能是时长长,带的孩子各种不耐烦,我也没办法好好沉浸其中。
印度的父亲是有多么大的权力啊。十四岁就嫁人,是普遍状态吗?至少她们还在上学啊。’要求锻炼、控制饮食已经够残酷了,她们是女孩子呀,爱美也很重要啊。这是我短浅的看法。无论如何,女孩子总想为悦己者容的吧,我以己度人着。
影片中若不是穿插了侄子这个讲述者,客观的调子就很难保有,很难产生即参与又游离的微妙视角。就不会那么容易博得共鸣。如果不是侄子承受了那一巴掌,本来、真实的承受者可能是女儿。所以在强行剪发之后,还有可能真的在大庭广众之下甩过巴掌。那么床垫被子也可能是女儿的?睡不好觉啥的……这个相比之下就不那么重要了。
果然如此的话,后者那样的父亲就完全是个暴君了吧。
不爱有很多种,可能是十四岁就把女儿推出去嫁了;可能是逼着女儿去练习摔跤。
幸亏,幸亏她们成功了,不然那些逝去的童年、那些没体会过的欢乐,谁能给她们补偿。
颜值很重要。影片结束我几乎要原谅这个爸爸,并且那一刻我也“成了印度人”,心底巴望着,一定能要赢啊、一定要赢啊。但是看到最后真实的辛格的照片,并且字幕指出印度开始有成千上万的女孩开始练习摔跤之后,我又开始不喜欢这个爸爸了。设想真实的爸爸,打人的爸爸……认同不起来。
中国东亚病夫睡狮觉醒的故事我们也看过好多了,好多激动早就来过一遍了。包括最后一刻的反败为胜。包括从未出场过的5分摔,在第三局开场时,我就猜测,嗯,该上场了。
因为什么才能彻底改变女儿们的思想呢?因为同伴小女孩的哭诉?不够。还需对以前思维惯性的彻底打碎。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
有些成功,你必须眼光超前、想人不敢想,做人不敢做,才能杀出重围,崭露头角。必须放弃保险稳妥的旧方法。必须承受失败的风险。不承担失败的风险,没有资格享用成功的巨大喜悦。
所以,对这世界上的因果关系、风险收获,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值不值得,总有一种人生这么过了。你以为不值得的,可能是你肤浅愚妄,理解不了别人甘之如饴。你以为值得的,可能会用悲剧的第二种——“得到的”——来啪啪打脸。
摔跤竟然还挺精彩的。通过这部电影,感觉get到了好多摔跤知识。我以后可能在换台的时候,看到摔跤会放下遥控器,饶有兴趣得看一场。所以,电影多少增加人们对摔跤竞技兴趣,有利于其影响力扩大,摔跤协会应该很欣赏它。
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至少一万小时的努力。佩服任何一位坚持做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
另外阿米尔汗狂减肥50斤的成果,年轻时的小鲜肉造型,竟然只出现了一个镜头,情何以堪。整场电影我都在期待,啥时回忆从前,到最后也没有。
还有,印度还是很重视英国啊,英语、英联邦运动会等,影响力大大的.
以及,又酥又辣的印度小吃是啥,好吃吗?
And,教练被黑出翔。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3今天,我观看了一部名叫《摔跤吧,爸爸》的电影,这是一部励志的纪录片。讲述的是:马哈维·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却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能帮他实现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但是,上帝就好像是在故意捉弄他一样,让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孩,他逐渐绝望,但是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有摔跤手的血脉。于是他开始教两个女儿摔跤,努力让女儿从小地方走向国家、世界,努力让女儿成为世界级的摔跤手,期间趣事多多,但也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有关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的事件,尽管有极大的艰难险阻,尽管收到了无数的冷嘲热讽,但最终他们成功了,大女儿吉塔进入了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了冠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 ……此处隐藏10351个字……他剥夺了女儿们简单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做各种体能训练。当大女儿吉塔为祖国拿了第一块摔跤金牌时,这位不苟言笑的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和留下激动的泪水
这部电影给我许多感悟,其中最感悟的是这个父亲对祖国的爱。在一个真正爱国人的眼里,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自己孩子唯一的童年。这也许还是父亲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有些人对祖国的“爱”,也就仅仅是敲锣打鼓喊着大口号。这个父亲,才真正做到了默默无闻,只求祖国荣耀,而不在乎牺牲多少。而吉塔的成功,也鼓励了更多女孩投入到这个运动,为国争光。
说起爱国主义,首先你要有个爱国理想,有个爱国的目标,但光有这个,还远远不够,你要有能力来完成这个愿望,你要练就一身本领,因为爱国路上充满困难和艰辛,你不能期望处处艳阳天,没有吃苦,哪来成绩。你也要让恒心,毅力帮你在最困难,最想放弃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就像吉塔爸爸那样,虽然村民们不时的冷嘲热讽,但他没有就这样暂停对吉塔的训练;虽然吉塔没有在教练那边取得信任,但他使吉塔坚持了信念,在快要放弃的时候重树希望。唯有这样,你才会为祖国摘取钻石一般的荣耀。今天的中国运动健儿们在奖台上光荣地拿着属于我们的奖牌;科学家们研究卫星并发射浩瀚的宇宙;艺术家在国际舞台表演祖国的传统艺术;军人维护着祖国安全……他们都是爱国的不同体现。
在爱国的领域里,没有任何界限,也许你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也许你是第一个拿金牌的人,也许你只是一名站岗士兵,也许你只是像吉塔爸爸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但只要你是在为国家付出,做出了真正的行动,那么你的心,在爱国的天平上都相等。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一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4关于这部电影,我并不陌生,在电影上映之时,早就接受了自来水的安利。今日,终于在蒙昧恍惚之中,见到了它的真容。
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从开始就描述了一位怀揣金牌梦想的年轻摔跤手为了生活放弃了心爱的摔跤事业,待他成为一名父亲后,他又把这种希冀寄托给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名运捉弄,他一连几胎都是女儿,强颜欢笑的他决定放弃这个梦想。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为了还击揍了隔壁的男孩,从此两个女孩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吉塔和妹妹觉得自己遇到了恶魔父亲,每天五点半的拉练让她们苦不堪言,同时还遭受着生活上的窘迫与同龄人的嘲笑。 父亲甚至给她们找了陪练——她们的堂兄,一起拉练。姐妹俩的第一次反抗以剪发为结果失败告终,第二次彻底的反抗,反而让她们从同龄朋友那里意识到在她们的国家,她们父亲真正把她们当初平等的孩子看待,而且愿意让她们自己走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从此,两人自当上心。 二人开始参加各种比赛,过关斩将,姐姐年长,斩获奖品的基础下,率先夺得了全国冠军,进入了国家对训练。进入训练中心的吉塔被同伴唤醒了女性天然的爱美,得到一段从前苦行僧岁月里不曾得到的美好时光。在训练中心,吉塔得到了教练的技巧训练,和父亲的完全不同,她开始质疑父亲的招式落后了。然而,姐姐的出赛状况却不尽人意,连连失利。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并没有放弃,而是和女儿和好,主动来看她,女儿也剪发明志,和一同进入训练中心的妹妹一起继续在父亲的指导下,继续操练。教练对姐妹俩早训迟到颇有意见,他把姐妹俩违反规定的事情报告了上级,企图开除姐妹俩。在父亲的恳求下,姐妹俩得以继续训练,但她们不允许出校门,父亲不被允许进来看望姐妹俩。但父亲仍然没有放弃,他给了姐姐一部手机,偷偷的给姐姐指导。他耐心的翻看之前女儿国际对战时的视频,分析参赛选手的优缺点,帮女儿制定作战战略。吉塔在父亲的帮助下,有如神助,一路进入了半决赛,角逐金牌。然而吉塔在发布会上言及全是父亲的功劳让教练不快,教练甚至设计父亲在比赛前被困地下室。吉塔在激烈的角逐中,回忆起了当年父亲教她的声东击西,最终完成了5分的高难度动作。父亲在地下室使尽了各种法子都没出去,只得暗暗帮女儿祈祷。直到颁奖放国歌,父亲的眼泪才最终留了下来。
摔跤吧爸爸,主线是女儿继承父志,终得金牌;隐线是印度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反抗。故事线非常完整,细节也十分丰满,人物形象一直随主线成长,随环境变化,合理而又自然。最后把吉塔姐妹真实的照片作为结尾,让人们感受到了吉塔家族的执着和坚韧,智慧与光明。父亲和女儿们,甚至母亲,堂兄,都对能完成这个目标所努力付出,幸运的是,不,金牌不负众望的被她摘得了。
一切是必然,却从一次偶然开始。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5《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励志纪录片,讲述的是阿米尔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中的辛格实现梦想的过程——为国家赢得国际奖牌的经历,故事震撼了我的心灵。
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生活的压力,挤碎了辛格的冠军梦,他于是寄希望于自己后代。他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来帮他实现他的梦想,但上帝就好像是故意捉弄他一样,他4个孩子都是女孩,他绝望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两个女儿吉塔和芭比塔有摔跤的血脉,于是他开始教两个女儿摔跤,努力让女儿从小地方走向世界竞技场。中间趣事多多,但也因此引发了一串舆论、宗教等社会话题带来的阻碍,受到无数人的冷嘲热讽,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把压力变成了动力,吉塔终于获得了世界女子摔跤冠军。
辛格的冠军梦想破灭而女儿使其复活,是两代人的梦想和理想的合力让他们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辛格为了训练女儿,把女儿推下河,吉塔慌乱地在水里扑腾,不停地张开口想吸气并向爸爸辛格求救,可是爸爸辛格无动于衷地说:“爸爸不可能一辈子陪在你身边。”,其实这只是表象,他的内心,是着急的,痛苦的。吉塔像大海里的一朵浪花,挣扎着,抵抗着,在呛水和学会呛水中终于成功浮出水面,这个场面让我觉得这个爸爸好冷酷。但辛格如释重负的样子,泄露他心中焦急的秘密。他相信女儿有了超越和战胜死亡的勇气,他表面的冷酷是无奈的冷酷,因为赛场是冷酷的,是没有人情味的,正是这种没有人情味的竞技才彰显了人类的公平与正义——靠勤奋和苦练获荣誉。
如果爸爸不能激发吉塔的自救潜能,他的努力将前功尽弃。赛场就是大浪淘沙——淘尽狂沙始到金。金牌是死拼出来的,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拿不到金牌吗?宁可流血流汗也不能流失自己为国而战的金牌梦想。
看了这个电影,觉得阿米尔汗主演的这个父亲好可爱,他有中国的愚公精神,如果吉塔得不到世界冠军,吉塔的孩子还会被外公辛格训练成摔跤冠军,也许还会是吉塔代替父亲去训练自己的孩子吧。
虽然历尽艰辛万苦,但最终获得了比赛的冠军——完成了女承父业的梦想。如果吉塔没有这个冷酷的父亲,如果吉塔没有超人的意志,冷酷的父爱也无法以金牌的胜利喜悦来呈现父女俩共同的国家荣誉之梦想。
中国父母喜欢替孩子铺路,于是出现了:“我爸是李刚!”的闹剧,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我宁愿要一个辛格这样的冷酷父亲也不要李刚那样的有钱有势的助长孩子恶习的父亲。
虽然我是留守儿童,父母在远方务工,但他们勤劳善良的品质却留在家里。这里没有辛格的冷酷,却有辛格一样的期待,父母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家庭出人才的梦想,我想从吉塔的身上找到了实现梦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