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感恩》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恩》观后感1我是一个不幸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
父亲在大平矿工作,在别人的搓和下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我和母亲生活在辽宁。
尽管如此厄运再次降临在我的头上,我所就读的学校突然间倒闭了,我没学可上。我的“继母”知道后毅然决然的让爸爸把我和姐姐接到这里,从此,我便享受到了家的滋味,真正的感受到了母爱的内涵。厄运从此消失了
那是我和姐姐是个干瘦干瘦的孩子,妈妈为了给我们补足营养,天天领着我和姐姐上菜市场卖鱼卖肉,如今我变成了一个大小伙子了,也不是那个以前的我了。我长高了 长胖了 懂事了。妈妈谢谢您。
我有病的时候您总是不知疲倦忙上忙下给我买药,而您的身体又不好,您关心我们远远胜过关心您自己。
四年来我总在您的呵护下成长,您教我如何做事 如何做人,您总是疼我爱我,但疼归疼爱归爱,我一有错误您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批评我,让我做一个“有则该,无加警”的好孩子。
我每天上学的时候你总是千叮咛万嘱咐,每逢下雨天我虽然带了雨具,可您还是要来接我,同学们在背后叫我小学生,但是为了拥有您的爱而自豪。
前几天,您去调兵山,想去配一个眼镜,却被检查出了毛病,大夫说如果不去做手术,眼镜可能会失明,回到家我和爸爸劝您去做个手术,可您却坚持不去,我问你为什么不去,您却说如果我去了,家里没有人给你做饭 没有人照顾你你还小还不能再顾自己,我立刻回答说:“我不小了,我能照顾好自己的,您就去做个手术吧”
说到这我不禁说声——妈——妈——谢——谢——您。
常言说大恩不言谢,妈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习,早日成人,再也不让您操心了,为了我也为了我们这个家您早点做手术吧。最后让我们一同祝福我们这个家永远幸福!
妈——妈——谢——谢——您!
《感恩》观后感2爱是什么?是甘甜的泉水,清凉可人。爱是暖阳,照耀我们的心田。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我特别感恩于我的班主任——陈老师。感谢她给我的那一份厚重的师爱。
陈老师使我明白,爱让人自信。以前,我默字总是很差,有时还默班上最后一名。陈老师把我叫去,我紧张得心怦怦直跳,眼睛都不敢看老师。这时,陈老师却一手握着我的手,一手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陈老师相信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一定是学习方法不对,我们来聊聊,好吗?”我忐忑不安地不停地搓着衣摆。陈老师拍拍我的手:“不要紧张,老师教你个方法,以后回去先把要默的字复习一遍,觉得难的字词多书空书空,然后默写。默完自己找出错误订正后,再默一遍错词。你试试这个方法,好吗?”我点点头。陈老师还对我握了个拳头,笑容灿烂地说了句:“加油!”顿时我充满力量。回家后,我不怕辛苦,照这个方法,我现在错误变少了,也没那么怕默字了。现在的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也能自信满满地面对。
陈老师让我懂得,爱给人力量。记得有一年,我生病了,每天要吃中药。有一天早上忘了吃药,陈老师拿着妈妈送来的药,用嘴唇轻轻碰了一下我的中药,自言自语地说:“药冷了,我用热水捂一捂。”我傻乎乎地问了一下:“陈老师,你尝我的中药不嫌苦吗?”陈老师笑了起来:“傻孩子,中药不能吃冷的,我只是试了试温度。过来,药温好了,你慢慢喝下去。”我接过难吃的苦药,慢慢地,慢慢地……放到嘴边。陈老师一定是看出我怕吃药的心思,说:“男子汉,勇敢点……你是好样的!”她一边安慰我,一边不停地用手抚摸着我的后背。我一口气喝完中药,觉得今天的药没那么苦了。这一刻,我感觉老师就像双面人,在学习上她要求很高,是个严师;在生活上她很温柔,像亲爱的妈妈。每当我想起陈老师,总能得到前进的力量。
我轻轻地哼唱起那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陈老师,我爱您,谢谢您!
《感恩》观后感3因为有爱所以有期望;因为有爱所以有温暖;因为有爱所以有动力。看完《感恩教育》,我懂得了要感恩并且我对“爱”这个字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爱是最简单的爱,是一种人性化的爱,但又是最深的爱,最伟大的爱。
苏格拉底说过: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坠落为禽兽,而人的品德也必然提高。百善孝为先“孝”字一向铭记在我心,于丹觉得: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
也许每人的意识里都有孝,但都没有被释放吧!论语里讲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过:“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孝心不在大小不分远近。
回想,每当我考试成绩不好时,父母总是鼓励着我,让我不要气馁,给予我信心,使我努力前进;
回想,每当天气变凉时,父母亲为了让我添上一件衣服而唠叨时,无非是怕我着凉,感冒难受,耽误学习;
回想,每当我想看电视时,母亲为了不让我看电视而唠叨时,无非是怕影响我的学业,成绩下降;
为什么此刻有很多孩子不快乐?因为有好多自我中心的孩子,会觉得给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给他的一切都是亏欠。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很骄纵的小男孩,他认为别人的一切都是就应惯纵他的,他只要好好学习他就就应是自我中心,所以他每一天呢,都会因为不如意乱发好多脾气,有一天他爸爸把他带到后院的篱笆傍边对他说:“每一天都发脾气不好,这样吧你算一下发一次脾气就定一个钉子,看看你一天要发多少次脾气。一天下来他看到篱笆上密密麻麻的钉子。
父母亲唠叨的一切事情,无不是那颗爱女之心的体现,而我却辜负了那颗爱女之心。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孝敬父母吧!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一个家,是父母让我体会到了人间有情。
这次观看我也学会了要心存感恩。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生命。感恩老师,是老师教会我知识。感恩大自然,是大自然让我有了这么好的生存环境。感恩让我拥有东西的一切!
《感恩》观后感4周六早上八点十分,我准时打开电视,收看于丹老师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我个性的感兴趣,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故事《树与人》,男孩小时候很喜欢和大树玩耍,大树每一天都等待着男孩;到了男孩少年时期,大树让他摘取果子换取学费和玩具;青年时期,大树又把树枝给了男孩盖房子和娶新娘;之后大树贡献出树干给中年时期的男孩做独木舟去周游世界。能够说大树为男孩付出了一切,最后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桩。当男孩成为老人时,他想去的地方已经去过了,想看的东西也已经看过了,此刻他只想和树桩在一齐晒晒太阳。听完这个故事我忽然想到:这不就是孩子与家长的故事吗?孩子想要什么,家长狠下心来再贵也要达成孩 ……此处隐藏5769个字……一场回忆的穿插,仅仅几秒钟就巧妙地将时空这一概念延展,可见导演的用心之良苦。通过细节来看,在下棋中,他被对方将军逼得走投无路,在他对面的赢家身后有众多人,而他背后只有他的影子陪伴着他。回到家后,电视机中所播放的剧情更令老人回味,狭小的场景,昏暗的光线,似乎一切都很孤独。
紧接着,随着镜头的推动,剧情的需求,到最后,女儿要结婚了。然后父亲本该在医院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出场,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的婚姻之旅填上最后的一笔。似乎在女儿重要的旅途中,父亲从未缺席。最后父亲最后送女儿交于新郎手中,导演似乎又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伴随着缓慢的跟镜头以及最后脸部特写的神情,最后那句“等你放学后我还来接你回家”,让我们大为感慨。随着时光的飞逝,其实父亲并没有恢复,只是将接送女儿放学回家的记忆刻在脑海中,女儿哭了,感动的哭了。这种爱让观众都深有感慨。
这部影片通过故事片中的内核——父爱,我们可以看出时光之快,再不知不觉中,你我皆长大成人,你忘了过去的一切,也没忘记爱我。时光时光啊你且慢走,只愿换你岁月长留。
《感恩》观后感13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唱起这一首歌,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虽然在哼歌,思绪又飘到了窗外
刚刚看完电影的我,眼圈是红的。对,我哭了,我的感情就是这样脆弱不堪。但是,我觉得,在场的观众们只要是在认真地看这部电影——《感恩的心》的话,脸上肯定挂着泪珠的。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因为触电而失去双手,又是怎样坚持活下去的感人故事,而这个主人公,就是一个在富人眼里地地道道的乡巴佬。她虽然残疾了,但是她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更不愿意别人把她当做一个残疾人来看待,因为她坚信,正常人能够做到的,她也能够做到!
她叫玉华,正当她立志考取大学的时候,意外就发生了,她失去了双手。这对一个正在高中读书的孩子如何能接受!生活不能自理,爸爸妈妈都要跟着受苦;学习不能写字,爸爸便要她用脚写字;很多特长不能学,那就努力去学啊!我记得那一段:玉华因为失去了双手,望着照片上活泼可爱的自己,毅然选择去投河自尽。还是,玉华的爸爸妈妈早些发现,不然的话,全完蛋了!玉华的爸爸背着奄奄一息的玉华,一边回家,一边对玉华讲大道理:人啊,总有想不开的时候,只要你肯坚强地往前走,并抱着感恩的心去对待世界,那么,你就会发现,自己成功了!
看着这一段,我想了我自己。我要是遇到了人生中的绊脚石,就会退缩,而不坚强地往前走。那一次,我数学考试没有考好,才得了七十八分!我便开始沮丧,也没有了上进的动力。这一点,我跟玉华怎么比啊?还有,我从来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总认为他们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玉华姐姐的自理能力,我跟她简直是天壤之别啊!她没有双手,什么事却能够得心应手;而我却不同,那怕就是拖地也是草草了事,其它的更不用说了!所以,希望像我这样的骄小姐、娇少爷们,抛开娇气的面具,迎接充满阳光的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他人,对待亲人,对待这个世界吧!
我早已在这首歌中忘记了自我: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感恩》观后感14感恩是指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教育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感恩教育也是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今天下午年级组织了一次公开主题班会,主题是《感恩》,由指定班级举办,年级的所有的班主任都来观摩。举行公开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想让班主任学会如何开班会,学会充分抓住主题班会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是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当然不同学校,不同学生,这种班会的方式,特点也不尽相同。
本次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是分下列几个步骤进行的。
第一部分是感知父母爱。先通过多媒体幻灯片播放的形式,讲述了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废墟下母亲保护孩子的动人故事,从而唤醒母爱的伟大。然后班主任发动学生讲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接下来让学生作自我反思,对待父母的爱,你是怎么做的,你对父母关注多少,了解多少。 一些学生代表发了言,从这些发言的学生身上可以看到,当今的孩子自私的很,对父母漠不关心,只知道从父母身上索取,而不知回报,至少一点点的关心都很少。
第二部分抒发感恩之情。首先由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感激》,煽情的诗,加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把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了,大部分学生低下了头。有的泪流满面泣不成声。然后由学生表达心声,讲一讲以后自己怎么回报父母之爱,感谢父母之恩。学生们这是非常踊跃。有的说要好好学习,考上理想大学,完成父母的心愿;有的说以后听父母的话,不在和父母顶嘴;有的说从现在做起,回家之后,要帮父母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在一种比较凝重的气氛下,学生们表达这自己的那种决心。最后全班学生起立,共同喊出内心对父母的承诺,把班会推向了高潮。
这次班会应该说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唤起了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的那份感恩与父母的情谊。在班会的组织上也是比较顺畅的,确实也起到了教育学生的作用。
《感恩》观后感15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