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子》教学反思1《“闪光的金子”》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教学时,我先教第一和第五自然段,“普通”与“闪光的金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展开教学。在教学第一件事情徐虎挂起三只“特约服务箱”时,我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徐虎的热心肠,圈出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接着让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像,徐虎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风雨无阻,每天为人们排忧解难。通过反复朗读,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渐渐在学生心理打下了一些烙印。在教学第二件事情徐虎深夜为居民疏通管道时,我试着让学生默读课文,圈圈画画,写写批注。孩子们读到“夜晚10点多钟”时,很多孩子都对徐虎说:“徐虎,天已经这么晚了,你已经累了一天了,明天再干吧!”当读到“抽水马桶里的污水正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时,很多孩子都说:“抽水马桶里的污水多脏啊!真臭啊!你却为了他们不怕脏、不怕臭,你真了不起啊!”最后我让学生扮演这家人感谢徐虎,孩子们都说得不错,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了。
《金子》教学反思2《金子》是一篇蕴含哲理的文章,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来种花,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从彼得的身上可以挖掘出很多“金子”,所以我想以文本为载体,以朗读为桥梁,以合作为踏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宗旨,积极主动地挖掘课堂中的闪光点,让孩子在语文课上也能不断找到属于自己的“真金”。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出发,带领孩子寻找“金子”:
一、抓关键词句,悟人物品质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我先指导学生自学第一自然段,告诉他们体会人物的形象,首先要找到有关描写人物的句子,然后在句子中去寻找能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反复阅读和揣摩。学生通过“蜂拥而至”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淘金者的数量之多,“一无所获”则能感受到他们失落的心情。通过对淘金者的分析指导,对于彼得的讲解就容易多了,孩子们根据关键的词句,逐渐从课文中感受到彼得不仅勤劳,而且还是个充满智慧,执着坚持的人。
二、手脑并用,会读会思
学习课文,不能单纯地看和说,也要让学生动动笔,学会多种学习方法。在课文第二段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用直线、波浪线和括号的方式找出彼得的所见所思和所为,于是大家马上动笔开始寻找课文中的句子,然后很积极地来进行交流,根据他们的回答,再逐一分析。而且这种动笔的地方往往要求学生通过默读方式进行,这有利于学生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其余地方我则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和赛读等方式进行学习。
三、小组学习,锦上添“话”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前我先让学生合作完成“前置性作业”,在课堂学习过半后,让他们再小组讨论和修改,这时他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于彼得的辛劳也有了同感,所以对彼得的“全部精力”付出有了更多见解。有的小组写彼得起早贪黑地培育花苗,暴风雨来临还为花苗搭起帐篷,夜幕降临时还在辛苦劳作等等。这些文字为寻找“真金”真是锦上添“话”呀。
四、拓展延伸,挖掘“真金”
根据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基础上,孩子们知道了彼得的“真金”不是那含金量高的金子,而是成功的秘诀,想要获得财富需要通过自己辛勤地付出。于是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梦想比作金子,问他们的金子在哪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真金。他们有的说“我的金子在舞台上,我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就能找到真金。”有的说“我的金子在教室里,我要努力读书,就能找到真金。”是啊,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发现了自己的“金子”,并且潜意识中有为“金子”奋斗的信念,真为他们高兴!
五、达标练习
彼得的梦想是( ),他最初想通过( )实现梦想,他( )了三个月,结果却是( )。最终他是通过( )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但是这节课中仍然有不足之处:
1、就是开头的时候,老师的牵引太多,抓得太紧,没有放手,所以以后教
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放宽心去让他们去学。
2、本文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内涵比较丰富,道理比较深刻,因而需要我们教师巧妙设计,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完成一趟精神之旅。
3、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当课堂上出现问题时,老师随机应变的能力还不够。激励学生的语言还不够到位,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所以我想自己以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金子》教学反思3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热心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朗读,通过这些语言材料感受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抓住一些关键词来体会句子中所含的意义,如:
1、箱上写着:凡附近居民水电出现故障,急需当天夜晚修理的,请写清地址投入箱内,本人将及时提供热情服务。开箱时间19时间。
2、箱上写着:附近居民水电出现故障,急需修理的,请写清地址投入箱内,本人将提供服务。开箱时间19时。让学生比比两句话的不同及读后的感受,在比较,感悟,朗读中明白徐虎急群众所急,服务态度热情。
课文的朗读、默读以及多种形式的读,都会为学生理解课文,并对课文产生独特感受奠定基础。“再来说说徐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你应该向徐虎学习写什么呢?”问题的引入,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一心为别人照相的理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生字的学习,我力求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做小老师指导对方来学习。
讲读课文时,我提出了本文最关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都说徐虎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徐虎是利用休息时间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让他特别感动。接着又指导学生找出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在数字中感受徐虎的热情服务。当有学生说到徐虎干到凌晨两点真是太感动了时,另有二位学生质疑:徐虎那一个晚上干什么凌晨两点有什么希奇,我还可以到凌晨两点才睡觉呢?课文中只是例举一个晚上的例子,是不是只是一个晚上这样呢?把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再去读书,抓住“许多年”“千家万户”等学生明白了这只是一个事例而已。
《金子》教学反思4上完了《金子》这篇课文,总体感觉是一节比较扎实的常态课,主要让 ……此处隐藏5720个字……的也有几节了。课文的重点是表现出勤劳、智慧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办法。但是,要让三年级学生体会到“智慧”这一点,还是有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我分了两步进行,先理解“勤劳”这一中心。在学生粗读课文后,就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彼得跟随大家到萨纹河畔淘金,开始他怎样?后来他怎么做了?结果怎样?粗步说出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最后彼得说的一句话:“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理解“真金”是什么意思,然后,问学生,彼得为什么能找到真金(即获得成功)学生当然先发觉的是彼得的勤劳。接着让学生看一看,彼得是怎样挖掘金子的?他勤劳不勤劳?勤劳了为什么没有挖到金子?彼得为什么能改变自己的做法?你觉得彼得怎样?学生粗步体会到彼得的聪明,善于思考。接着又重点引导学生对培育花苗进行了深入体会,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彼得会怎样把“全部精力”花在培育花苗上:早上……中午……晚上……暴风雨来临前……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还让学生进行了笔练。通过这些,体会到了彼得的勤劳。最后,让学生总结彼得为什么能够成功,学生对勤劳、智慧的理解可谓心领神会。
《金子》教学反思12课文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以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我让学生抓住“若有所悟”展开理解:是什么让彼得留了下来?彼得又从中“悟”到了什么?从“……”中描绘一下彼得想象中的美好未来。正是这种希望,这种美好的前景使彼得留了下来。接下来根据插图,想象彼得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彼得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白天,彼得;有一天,他发现花朵上长了虫子,晚上,彼得还在研究;夏天,骄阳似火,彼得;冬天,寒风刺骨,彼得;就这样,彼得每天认真照顾花苗。最后,田野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鲜花。他还要想方设法。”从中体会“全部精力”。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处理这一环节时有些过于急躁,学生还没有想充分就匆匆而过了。可以让他们先自己说说,还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再全班交流,效果会更好。
学习第三部分,让学生体会彼得的话的意思,抓住“不无骄傲”、“真金”和“唯一”来具体理解。其中“‘真金’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体会得很到位,答案很多元,如“真金就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获得的财富。”“真金就是让我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真金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收获”等等。多元理解了这一中心概念,也体会到了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
《金子》教学反思13教学《闪光的金子》之前,我心里直打小鼓,这是一篇类似于品德生活课的文章,我偏偏是个不会煽情的人,如何能上好这一课呢?
可是走上讲台,走进文字,我忽然来了灵感。从挨家挨户的走访,到深夜顶楼的工作,我牢牢抓住重点动词,让学生一一比较分析,在“赶到、看到、戴着、爬上”等词语的教学中,学生渐渐领悟到徐虎的辛苦与负责,继而引出了全文的主旨——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完课文,我又把学生引导到文章开头,仔细琢磨那个“普通”,普通的近义词是平凡,但是徐虎以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品质铸就了一个高尚的灵魂。我对学生说: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你的父母亲人、你的老师同学,我们可以平凡的生活,但要力求拥有一颗高尚的心。说到此,我不禁有些激动,那些在感动中国中,在新闻报道里经常出现的名字在我眼前晃动——以歌声助学不幸罹患癌症的歌手从飞,以牺牲双腿为代价救助乘客的导游文枝花,以踩三轮车助学的九旬老汉白守礼,他们的事迹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此刻如开闸的潮水奔涌而出。我打开网页,给学生一一介绍。在事例面前,在镜头面前,学生惊呼:真了不起啊。
在那一双双凝神的眸子里,我知道,这篇课文除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他们还收获了更多。
《金子》教学反思14今天,我上完了“闪光的金子”这课,略有一点体会:
一、良好的导入,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时,我先出示徐虎的照片,然后揭题,就是这样普通的人,却被人们称为“闪光的金子”,这是为什么?这以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意兴上又起了波澜,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二、换位思考,体会徐虎的伟大。徐虎的事迹平凡而伟大,只有通过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所以,我抓住文本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徐虎遇上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使得徐虎的形象更加丰满,再来品读语言文字,就非常感动了。
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讲述了水电修理工徐虎在平凡的岗位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热心为附近居民排忧解难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朗读,通过这些语言材料感受徐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比较抓住一些关键词来体会句子中所含的意义,如:
1、箱上写着:凡附近居民水电出现故障,急需当天夜晚修理的,请写清地址投入箱内,本人将及时提供热情服务。开箱时间19时。
2、箱上写着:附近居民水电出现故障,急需修理的,请写清地址投入箱内,本人将提供服务。开箱时间19时。
让学生比比两句话的不同及读后的感受,在比较,感悟,朗读中明白徐虎急群众所急,服务态度热情。
第四自然段比较具体地记叙了徐虎为住户连夜疏通管道的一件事,在教学中,通过阅读,让学生初步懂得写一件事需要哪些要素,从而为今后练习写记事的片断打下基础。
这是一篇描写当代人物的课文。徐虎,他是一个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虎的事迹平凡而又伟大,这个名字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陌生,学习课文自然也不会体会和感悟深刻,只有通过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出徐虎的伟大。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从“热心、诚心、恒心”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每天”“总是”“定时”“挨家挨户”理解徐虎的坚持,引导学生想象徐虎在帮助人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刮风,下雨,生病时徐虎有没有放弃,他又是怎么做的?通过想象,使学生横深入地走进人物内心,也使得徐虎的形象更加丰富、高大。
《金子》教学反思15在课文进入了尾声的时候,我总结要让学生从事例中体会到徐虎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那颗像“闪光的金子”般的心。突然,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生流鼻血了,学生们一下子哄起来,这突发情况我备课时可没备到。我灵机一动,抓住这一生成,不紧不慢地说:“今天课上我们认识了全心全意、热情为他人服务的全国劳模徐虎,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用行动表示一下呀?”话音刚落,一张张纸巾递了过来,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大家这样积极,我便在一旁抓住这一“生成”有情有境地总结了课文,并鼓励学生要像徐虎学习,像身边的“小徐虎”学习。
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也许会缺乏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如果这堂课按我预设的教案进行教学,学生不仅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而且对知识点难以掌握。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的时空,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