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

更新时间:2025-10-05 11:14:4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海面上的清风,托起轻盈的飞鹭,从白雪皑皑的大地飞来。冬日转瞬即逝的气息,远方你的回声飘离了……”“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再小道尽头闪亮……”歌声传来,这些优美动听的旋律,如果告诉你这是调皮捣蛋的“不良少年”歌唱团演唱的,你会相信吗?如果告诉你,这是在一所地狱式的学校里传出来的歌声,你会相信吗?可是,这一切都是真的!是的,是《放牛班的春天》。

故事讲述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皮埃尔,在翻开一本陈旧的自己的音乐老师马修的日记时,回想起了一幕幕自己的童年往事:那时,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由于没有表演机会,来到了法国乡村,成为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而这所寄宿学校,却有个别称“池塘之底”。原来,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不是犯过罪,就是品德败坏。这所学校的校长,更是以残暴的手段惩罚学生们。“行动——命令”这句话,代表着学生们的末日。而皮埃尔,他拥有天籁的歌喉,却是学生里最调皮捣蛋的一个。他甚至把一瓶墨汁倒在了马修的脑袋上。可是,马修仍然没有放弃,马修用音乐净化了皮埃尔的心灵,最后,皮埃尔终于成为了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影片中的皮埃尔,他是一个孤儿,是一个顽童。可是,他是怎样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呢?是马修的教育方法。马修那春风化雨的教育,比校长的残暴惩罚,要有用得多。马修并没有“凶神恶煞”,而是用温和的语气教学,让音乐滋润了皮埃尔的灵魂,使他登上成功的高峰。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改变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位叫马修的老师来到“池塘之底”教育“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都是被放弃的,且及其难管教,但最后通过马修老师特殊的教育方式和通过音乐得到的心灵救赎,学生们最后被马修老师触动,内心也逐渐阳光了起来。

马修老师是个充满爱心、正直、善良的人。同时,他也能给予别人安全感。他很关心学生,懂学生,宽容学生。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像马修老师一样的好老师。有一次,我下午回学校上学时突然头晕,和我一起出门的妈妈认为我可能有点低血糖,就给我买了一包奶片让我头晕时吃。下午的第一节是体育课,而我就把奶片放在口袋里。谁知刚开始跳绳时,那包奶片“啪”的一声掉了出来。这时全班都停止了跳绳,一齐望向我。我的心脏不停地加速,心想:“完了,这下全班同学都知道我带了零食,老师肯定也会骂我!”,只见老师朝我走来,我紧张到快无法呼吸了。但是,老师竟然没有骂我,而是捡起奶片,轻轻地递给了我,说:“没事没事,把它放好吧。”我感激地接过奶片,鼻子一酸,竟然哭了出来。也许我是因为刚刚的紧张而哭的,又或许是因为感动而流下的泪水。老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却让我感激至今。

马修老师虽然包容学生,但他也没有完全纵容学生,当学生故意犯错时,他也会惩罚学生。联想到自己,父母、老师有时也会批评我的错误,而我常常对此耿耿于怀,被批评后就很不开心,自己生闷气。我现在知道了,我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应该学着去多点理解他们,反思自己。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是满满的温暖、大爱和励志。马修老师以他的责任感和信念,通过人性化和艺术化的教育,给放牛班的孩子们带到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希望所有的孩子们都能遇到一位好老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短短九十多分钟的片长,却蕴藏着一个社会。

池塘之底是一个小社会,等级分明,制度森严。院长哈森是剥削阶层的代表,冷酷无情,贪得无厌。他残忍地对待那些犯错的孩子们,滥用私刑,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毁掉孩子们的前途,但没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马修的到来。

是马修改变了这个社会。

面对被摧残了心灵的孩子们,他循循善诱,面对孩子们过火的恶作剧,他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包容。他用音乐之光照亮了孩子们长期阴暗的心灵。

马修是一个落魄的音乐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来到这个被铁门紧锁的院落——这个尘封心灵的地方。一道铁门,囚禁的不只是躯体,还有心灵。

院长根本不懂孩子们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错,就处罚”,在他眼中,孩子们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对,孩子们是桀骜不驯,可这是谁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们因后天教育者的不负责任已经沾染恶习,院长还要把他们推入叛逆的深渊。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们屈服,却不曾想过驯服烈马要用温情照料而不是凶狠的马鞭。

可恨的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偏有这种人,骑在学生、家长头上作威作福,却少有马修这样的好老师。为什么哈森这种无能又丧尽天良的人能在社会上兴风作浪,马修这种善良负责任的人却不得重用,郁郁而终?这不只是电影,更是现实。

是马修给放牛班带来了春天,试想如果池塘之底没有马修,将会葬送那里所有孩子们的未来。那么,现实生活中没有心灵引导者,又会怎样?我们不能强求每个老师都成为马修那样的好老师,那是不现实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儿?

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啊,如果你们对孩子们少一分不闻不问,多一分仁爱和关怀,就没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和很多动人的故事一样,《放牛班的春天》是朴素而真诚的。“池塘之地”是一所再教育学校,里面收纳着传统意义上的“问题学生”,里面的大部分学生已经被家长放弃了。音乐老师马修给孩子们组建一个合唱团,用音乐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最终改变了孩子们和他自己的命运。我在享受美妙音乐的同时,也被故事的情节所触动,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师。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话。与其说是马修用音乐洗涤了孩子们的心灵,还不如说他是用爱冲刷了孩子心灵上的蒙尘。对于这些被抛弃的孩子,他们敏感脆弱。但爱是非常神奇的东西,这是他们这个年纪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少了爱,那可能会是徒劳,没有爱你就改变不了他们。马修老师永爱改变了他们一个一个灵魂,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伟大的指挥家,有的成为了普通人。

有人看了这部电影感慨道,“遇到马修这样的老师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是啊,默默无闻的老师到最后可能就泯没于普通人当中。我记得刘佩慈在《乡村教师》中写道:“他一生中积累的那些知识,虽不是很多但是他很看重的,像一把发光的小珠子毫无保留地落在地上,发出一阵悦耳的叮当声,娃们像见到过年的糖果一样抢那些小珠子,抢得摞成一堆……这幻想让他有种幸福的感觉。”

老师是伟大的职业,不求功名利禄,教书育人,看着这些小苗不断成长,心里肯定会有别样的感觉。幼苗们奋力发芽,终将都会张开花瓣,我在耳边好像 ……此处隐藏4706个字……,讲的是一群顽劣的孩子在一个新来的老师的.引导下“化蛹成蝶”的故事。影片说的也是教育的真谛:爱学生、信任学生、有耐心。不过,电影中的音乐很好听,清澈、绵延、让人回味。

其实,教育有时的确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有爱心和耐心就可以。但教育也是最复杂的事,因为面对的教育对象个个不同。对于老师而言,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潜力是关键。

这部影片还使我看到,一名教师无论在何种件下都不是无可作为的,哪怕使一个学生看到真、善、美都是成功。因此,生活中有不少人将中国教育的问题全部归咎于体制是不全面的。作为一个人而言,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是有选择的,关键在你看来什么是最重要的。就像影片中的马修到底是要一份工作还是跟着自己的内心走。

从影片中,我还体会到教育中处处存在的贴标签现象。因为学生的调皮和成绩不好,就对学生施以处罚不可或归为无可救药,这是一种多么简单化的方式。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因为某些人的一个特征,就把整个人否定了。用社会业已存在的标签去定义一个人,而不是去走进一个人。这种标签可以是性别的、性倾向的、职业的、出身的……这都是不全面的。要真正地评价一个人,只有通过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来判断。所以,现在我一般都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一件事评价整一个人或这个人做的全部事情。

任何时候人都有选择,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遵循内心的声音,这是一个人所面临的人生问题。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天使,但谁来发现这个人身上的光芒,这需要智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在我们的第一节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上,老师别出心裁,用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作为内容,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讲述了发生在池塘畔底辅育院的一群孩子们和一位音乐老师的故事。本应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却因为各种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养成了不同的个性。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叛逆,还有一些很胆小,很孤独,但我认为,并不像校长哈善先生所说的,他们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为一些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抹杀了他们的天性,使孩子们单纯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毁灭了个别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同样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麦神父,认真严肃的郎老师,勇敢开明的萧老师,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爱,对学生永不放弃,鞠躬尽瘁的优秀音乐教师:克列蒙·马修。

通过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一个教师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好的教师不仅可以教授知识,还可以影响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个教育方法有问题的老师,同样深深的影响孩子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可怜可悲可叹啊!就像哈善校长,一味奉行“犯错—处罚—关禁闭”的教育方针,结果不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马修老师,一辈子不图名利,无私奉献,对孩子负责任,饱含着同情心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收获的不仅是桃李满天下,更是精神上无穷无尽的财富!马修老师所说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潸然泪下,那就是“永远别说永远,凡事都有可能!”他对学生们这种永不放弃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现在或将来会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教育专业的学生,我很自豪将来能有机会从事教师这一光荣的职业。我会向马修老师学习,用心对待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师生之间这种伟大而深刻的联系,不断完善自己,教好学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那天是教师节。

上课时候尚老师很亲切的问候所有的同学教师节快乐,我们是未来优秀的音乐教师。第一节课,一改常规的老师讲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事项,我们一起看了这样一部电影。

看完后几天,电影里的音乐以及故事一直在心里来回的萦绕,在孩子们几乎灰色没有希望,充斥混乱暴躁。校长老师刻板乏味条,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通过暴力手段想制服学生。然而这些孩子在马修老师到来之后的命运改变,是不可想象的。有爱,我们都能感觉到。孩子们开始唱歌的时候,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毛孔都张开了。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很久没有听到如此动人的声音了,天籁之音完美的阐释孩子们现在的心境与改变。不再打架、不再搞恶作剧。因为心里有了善,有了感恩,有了爱和希望。马修老师的力量是巨大的,他或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到来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样子的变化,没有想过升级,只是想从心里最深处来保护,呵护这些孩子。只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

当爱的力量遇到音乐时候,这些孩子美妙的歌声从窗户飞出时,传到每位的心底,这些孩子从心底表达的感情,是以前任何时候没有表达过的。

这张照片中马修憨厚可掬的神态,眼睛里流淌的温情,和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心里那种暖意,不禁忍不住泪流满面,故事的构架和音乐把我们的灵魂抽走,当马修教师被迫离开时后漫天的纸飞机时候i,我回头看了班级的同学,好多都在流眼泪。马修老师最喜欢的小儿子,在最后跟他走时候,我的心理特别的舒坦,就像自己有了孩子,可以去照顾他一样。

电影是一个造梦机器,是我们在现实繁杂的社会中获得某种力量和解放,在前行的道路上得到慰籍。爱永远不会被忘记,而宽容,理解又是一位合格教师的必要素质。当我们充满爱的力量躬身前行时,我们会拥有某种力量,在爱中继续着我们的道路,用音乐来净化我们以及孩子的灵魂。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看完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后,我非常感动,音乐家马修用自己的爱心和优美的音乐影响着孩子们并改变他们,影片结束时,马修被学校解雇了,但是当他看到孩子们离别时的祝福时,他觉得非常幸福。

影片中的那所学校被称作“池塘之底”,因为学校里都是些问题学生,马修代替了以前被学生打伤的学监。当他上课的时候,学生们故意作弄他,他却在校长到来时袒护学生们,这也许就是他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步。

马修渐渐发现孩子们的音乐天赋,并组建了一个音乐团,想用音乐来影响孩子们。后来,转校生蒙丹来到了学校,他的性格非常恶劣,最后还一把火烧了学校,那一天马修正好带孩子们在山上玩,可是说是马修救了孩子们,可是校长却认为是马修的失职导致学校被烧,于是辞退了马修。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让我感动:小男孩佩皮诺的父母都去世了,可是他依然在每个星期六在校门口等待他的父亲来接他。在马修离开学校的那一天(正好也是星期六)佩皮诺也拿着行李要和他一起走,原来他已经把马修当作父亲了。

影片中的校长是一个令人讨厌的,残酷的,两面派的人,他制定了残酷的“行动——反应”原则,他把学生都当作囚犯来处罚,他体罚学生,当马修的合唱团受到大家的赞赏时,他也同意合唱团继续下去。但是当他的钱被偷了的时候,他立刻要求解散合唱团,可以说,“池塘之底”就是他一手造成的,那些“问题学生”也是在他的影响下变得更加堕落。

这部电影带给我感动。马修是一位伯乐,他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挖掘出他们的潜能。环境能改变一个人,马修用爱和音乐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使孩子们的心里都充满爱,即使他离开了学校,他也不会遗憾,因为他把爱和希望留给了孩子们。也许,马修的到来,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