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篇

更新时间:2025-10-26 19:50:47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

近日,观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它是通过从一个拥有阅读障碍的孩子角度出发,不断的探索孩子内心世界的电影,看完之后对我的触动很大,尤其是影片中的美术老师。这是一位拥有明锐洞察力的老师,从本质出发,真正的读懂孩子、了解孩子,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了一个孩子一辈子的命运。

《地球上的星星》主要讲述了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伊森,他的世界充满了常人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但是这些在成人世界来说,却是如此的轻微,在他们的观念中,成绩、排名是那么的重要不可忽视,使得伊森在学校的表现,总是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当他惹出的麻烦超过父母的接受范围后,他被送到一所寄宿学校接受“教育指导”。在新学校,一切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愈演愈烈,伊森不仅要忍受着与家庭分离的痛苦,还要在老师与同学的嘲笑、指责中度过每一天。

一天,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尼库巴突如其来,他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打破了“结果至上”的原则,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学生们都满怀热忱,除了伊森。尼库巴很快的发现了伊森并不快乐,然后他开始了找寻原因。他发现伊森最主要的问题是不能拼写和阅读,他是一位阅读障碍的儿童,但是尼库巴并没有放弃伊森,还对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森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

影片中有两个部分给我很大的感触:

1、伊森无疑是班级中最典型的学困生,他调皮、翘课、成绩一塌糊涂。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影响班级上课的进度,降低班级的平均分,让老师每天心情不好,是老师的“眼中钉”。作为老师,在不停地责备和惩罚他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孩子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往往会不经过大脑思考说出很多的原因:不用功,不努力;(伊森的父母是这样认为的)智力不合格、太笨(寄宿学校的校长室这么认为的)。但是,只有像尼库巴这样的老师深入研究以后,才会发现孩子会出现这样问题的真正原因所在。所以,每一个学困生的背后都有他“学困”的原因,只有找到这个原因,才是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影片中,尼库巴老师拿出一个模型的盒子,让伊森的父亲读上面的中文字的时候,伊森的父亲才感受到了孩子平时的痛苦。我们也要经常和学生互换角色,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帮他们考虑考虑,我们的要求,他们是否能达成?

2、就是尼库巴老师在影片中说的,学校在注重孩子的成绩了,想把五个手指拉得一样长。而孩子与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就想伊森一样,他虽然有阅读障碍,但是在美术方面和创造力方面却有超出其他孩子的天赋。所以,如何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做一名“伯乐”,是我们教师需要去学习和努力的方面,不能只把眼光盯在分数上面。对于个性极强,或者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我们要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学教陶行知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作为学校的一份子,我常问自己,学校中的孩子形形色色,像伊森这样特殊的儿童虽然并不常见,但是也有一些孩子还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而导致成绩的落后,如果我遇上这样的孩子应该怎么办?看完今天的影片,我从尼库巴老师身上学到了“读懂孩子”和“不放弃”七个字。或许在几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在课堂上真正的了解到每一位孩子,那么对于那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孩子们,读懂他们,从根本上了解这些他们的成绩为什么会落后与别人,从本质上剖析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显得便是如此重要。

在影片中尼库巴老师告诉我们,读懂孩子,并不是单纯的观察孩子们平时的表现,用成绩检验他们,而是应该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在孩子们的每一个错误中,寻找共同点,找出隐藏在那些错误下的根本原因,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耐心、温暖和爱,永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用一个拥抱,一个微笑去关怀孩子,鼓励孩子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让孩子一点点的重拾自信,找到学习的快乐。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2

我一向很喜欢印度电影,那婉转的音乐,真挚的情感,曲折的阴谋,都会久久回荡在脑海中,我还尤其喜欢主人公的样子,硕大的眼睛,丰厚的嘴唇,丰满的身材。这次学校推荐的一部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恰好是一部印度电影。很喜欢,一放假就坐在电脑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同时它也能够发人深省。电影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伊桑的7、8岁小男孩,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睫毛,很帅气,但眼神中却流露出一些木讷、呆滞的样子,老师报分数他是最低的,他的卧室也被他弄的乱七八糟,伙伴们还会莫名其妙的欺负他,他的不同就在于 他有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在刷牙时还是在考试时,他总是能有让人觉得很新奇的想象;他喜爱画画,总爱在自然世界里寻求一些灵感;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观察动物的行为并加以模仿;他向往自由,羡慕鸟儿可以在自己喜爱的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 原来他有先天性的学习障碍:他有空间定向障碍,在作业上经常犯把单词的字母写反的错误;他缺乏应变能力,对飞过来的球的大小、方位、速度没有太多概念。尽管伊桑十分努力里学习功课,但每次他的学习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些是他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而伊桑在这些的学习障碍导致他的自我概念差,自我评价低等行为、情绪和社会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然而伊桑的老师只看到了他的缺点,他们也经常因为这些“缺点”而责骂他,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埋怨他。不仅老师不理解他,而且父母也十分地讨厌他。他们认为伊桑所做的事都是淘气的行为。老师抱怨和父母的无可奈何使他被送到了一个远离父母的寄宿学校。 在寄宿学校初期的每天晚上,他都会因为思念父母、思念家而伤心地痛哭流涕。他认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接受惩罚。在学校的这段时间,他几乎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几乎所有老师都骂他是低能,很懒惰,经常在校长面前报告伊桑的恶劣行径;几乎所有的学生因为他的某些缺陷而挖苦讽刺他;当时的数学数字和英语单词几乎把他逼疯。因此,在周末父母来看他时,他表现地极为冷淡;在学校里,他也出现了厌学轻生的情绪。

然而新来的尼库姆布斯老师却改变了伊桑的命运。他的教学方法也很特别,他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想要的画。同时老师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每一个孩子:对于伊桑第一堂课上空无一物的白纸,老师也没有发火,只是耐心地问他的名字;老师还亲自到伊桑的家中了解情况,跟伊桑的父母说明他们儿子的情况。尼库姆布斯老师耐心地翻查伊桑的作业,并帮助他一步一步向前走。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在画画方面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也逐渐有了自理能力的同时,他的读写能力也逐渐地提高了。在尼库姆布斯和伊桑的努力下,伊桑终 ……此处隐藏10280个字……之好,以至于在伊桑的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我熟悉的情景:奇怪的跑步姿势、面对需要完成的任务漫无边际的出神……还有无法控制的对集体纪律的破坏!这些情景多么熟悉啊,伊桑的老师和爸爸觉的,这是伊桑的态度或者智力问题,除此以外还能是什么原因呢?和这些老师不一样,我知道这是孩子自身能力的问题,混乱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有序地安排自己的行动,可是,即便有这样的理解,作为老师的我依然会感到无奈:因为找不到有效的方式来治疗和改变孩子的行为,老师和孩子都只能继续痛苦着,继续煎熬着。

不得不承认,现行教育模式是为大多数孩子设计的。这表现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课速度上。尽管由于全民普及教育与社会化的程度,家长必须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这种集体的教学方式,只是,对于那些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的孩子,这无疑是一场噩梦。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有整体的、既定的步调,对于步调不适应者,没有人愿意等待你一个。停留在画图阶段的伊桑,下一阶段如同一个稍高的台阶,大家都能轻松地走上去,他却不能够。其实他只是差一点点,只是需要花费多一点时间。然而,大家已经走到了下一阶段,没有人发现他的停留,更没有人能够帮他一把。可惜的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尽管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却早已懂得自卑感羞愧感等种种感受。他不说出来,或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是将其归因于(如父母和老师的评价)自己的“不够勤奋”。同学们早已渐行渐远,他一个人被丢下,孤单地、却还要佯装与他们在一起的样子。

与生理上的差异相比,这样的孤独才是最可怕的。于是我们看到,那个曾经能看到绚烂多姿世界的男孩,渐渐地封闭了内心,消失了热度,世界黯淡一片,再无色彩,再无光明,再无希望。一颗尚未完全绽放光辉的星星,似乎就要就此陨落。

我一直认为,在孩子成长发展的道路上,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尽管学校与教师也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主要的任务是一般知识的传授和面对集体学生的教学,学校与教师真的很难做到将每个孩子看做不同的人,真正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什么他们没能够看到,或者没能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与他人的存在生理上的差异而不是“不够努力”;他在艺术上有着卓越天分与敏锐的观察力而不是贪玩不务正业。为什么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却不能够有最基本的理解;父母们习惯于关注每日的报纸,世界在发生什么,却不甚关心孩子的心灵。我想,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都忽略的人生而不同这一事实,只是像大多数人教导孩子一样教导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看作与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孩子,这真是令人遗憾的。

其实影片中的美术老师所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不过是慢一些、耐心地、循序地教导;是小心地绝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又悄悄地制造种种机会,培养他的自信;是对失败的理解、宽容与客观归因,是及时肯定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鼓励继续前进;是无条件的关注,关切与关爱……以上这些,本来也该是父母的职责,也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我想,这一切,应该引起所有父母和将要成为父母的人的思考。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

非常感谢z校长推荐给我们看了宝莱坞经典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这部影片讲了一个美术老师是如何挽救一个快要被所有人放弃的读写困难孩子的故事,它引发了我多方面的思考。

关于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健全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伊桑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虽然说读写困难,但是他在绘画上有过人的天赋。从这部影片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常识,如什么是读写困难,读写困难有哪些表现,读写困难的影响范围有多大,有哪些名人曾经也有同样的困扰。我们知道了读写困难的个体,可以正常的对话,但是对理解文字和书写文字有着极大的困难,看文字好像在跳跃,而且对移动物体速度和大小的判断存在困难。具体表现在无法读写文字,无法接住飞来的物体,无法系鞋带等等。但是读写困难是可以通过特殊的训练以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减弱的。另外,很关键的一点读写困难不是弱智。在平时的教学生涯中,自己总是把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视为弱智生不予管理,如:去年刚毕业的辛东方同学,她可比伊夏强百倍,而且还会绘画。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自己对学生再也不会有大的偏见了。

关于教师——做老师要有爱心与方法并重

那位年轻帅气富有独特教育思想的美术老师是该片的大英雄,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爱心,是他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迷人富有魅力的老师。他魅力在于他能够身体力行的实践着他禀赋教育思想,并且敢于与传统教学挑战,比如学校应该有教无类,比如学校应该因材施教,还有美术不是刻板的线条展现而是一种情绪的释放。他的魅力在于他会为孩子的烦恼而皱眉,他会为孩子的不信而落泪,会因看到孩子的成功而露出来自心底的笑容。

他的魅力在于他是一个智慧的老师,可以看到他在帮助伊桑时循序渐进的方法。他是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注意到伊夏的,因为所有的学生都被他的热情所感染,而只有伊桑丝毫不配合。对于这样的学生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老师一般会去批评,而这位老师没有,而是先调查了解情况。询问了伊桑的朋友,在查阅了他的作业本,与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后,他判断了伊桑的症结所在——读写困难。接着他专程做了一次家访,一方面进一步了解伊桑情况,另一方面与其家人沟通获取家长的支持,在家访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伊桑的绘画天赋。然后,他回到学校首先跟校长沟通,说服校长不要强制伊桑退学,能够继续在该学校读书,于此同时在课堂上精心安排又不动声色的给同学们讲一些有读写困难却在艺术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名人,让伊桑打开心门,也让曾经嘲笑他同学们理解了伊桑。一切铺垫好了之后,他才开始用特殊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伊桑进行训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期尾声时,美术老师精心筹划了一次全校师生的绘画大赛,不出意料伊桑在此大放异彩,让他找到了自信。最后老师与伊桑的努力,得到了家长老师与同学的承认。他的智慧在于,他深知处理一个学生的问题,不仅关乎学生本身,还关乎这个学生所处的全部环境,家长、同学、老师、学校,摆平一切是要智慧、方法和勇气的,而这位老师做到了!

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为了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一些,不自主的就在做着放弃最后一名学生的事情。例如:我们九年级四班的zz同学,每次看到我的课代表zz同学这么卖力的帮扶他又没有什么效果时,我就有一种想要放弃他的念头。但是自从看了《地球上的小星星》这部影片,我深受鼓舞。像伊夏这样的同学老师就没有放弃他,更何况比他强百倍的zz同学呢?并且我的所想所为还不如自己的课代表zz同学。

关于社会——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部电影是一扇窥视印度社会的窗口。该片伊桑的家庭是印度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在公司工作,母亲照顾家庭,家里有车有房生活水平不低。印度作为与中国发展同样迅速的发展中国家,节奏快而竞争激烈,在这样的大社会背景下,从父亲以及学校以升学培养竞争力强的社会人为目标的价值观上,可以看到印度社会发展的速度和勃勃生机,同时也能看到它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反思一下,中国也何尝不是呢?

作为全国的课改名校,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托起明天的太阳!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